【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泉州市
  【简介】
  明永乐初,永春狼灾四起,白天噬人,人们无法安居生活,周氏子弟名原福,一头行李,一头法主,挑着移居永春十三都桃溪,供奉张公、皇公、肖公三位正神。德年间,在周氏桃溪南畔,建云龙庵供奉。
  嘉靖皇帝在位时,生母兴国太后,因患乳虎瘤,四处求医,难以医好。有一夜梦见一位散发披肩、黑红脸、大眼睛的神仙,自言能为太后治病。皇帝传旨,令各州县查访,永春县令发现桃溪云龙庵法主体态与皇太后梦里一样,急将图像火速传京,太后认定正是此位神仙。经法主派去草药,外治内疗,太后药到病除,恢复健康,皇帝加封法主为圣君——张公圣君。
  由于云龙庵建于桃溪南畔(今桃溪小学门口),通往县城“桥子巷”,永春四季如春,雨水充沛,一旦下雨,溪水上涨,经常登门上殿云龙庵。清道光壬午年间,有一次,天黑地暗,狂风大作,雷雨交加,云龙庵一声雷响,张公圣君的香炉飞走了。周联登令子周维新组织众乡亲,冒着暴风雨四处寻找,发现飞炉落在象山寨下,龙凤山中,周联登组织众信土在飞炉点地的地点创建龙山岩。
  周联登亲自沐手敬题:
  通天地人曰儒雷部光中悟出阴阳一里,
  合诚神威为圣龙山境上能令香火万家。
  并请画家刘图在殿左右壁上,画上龙虎等六幅壁画,其人物栩栩如生,龙虎神威墨韵兼备,艺术高超,有着极高欣赏和文物价值。(县志记载)殿左右壁上撰书“衍神瀵于蕉溪总为留心苍赤,转法轮于象献便教遍地阳春,对联中阐明了张公圣君从蕉溪移至永春桃溪境内,象山麓下,“威镇龙山”。
  民国三十一年,里人周公仕为主殿进行第二次修缮。
  公元一九九七年,周良晓、周金记、周长胜……等捐资将龙山岩进行全面修建、扩建。佛龛正面上方悬挂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谢宗信
撰书“龙山圣地”横匾,龙山岩焕然一新。


上一篇:【民间文学】鸟来墘(早来墘)(泉州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象山寨史略(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