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窦王墓的传说(郑州市)
2021-01-20 16:08
【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郑州市
【简介】
相传隋末唐初河北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葬于此地,故名。
窦建德(573年-621年),清河漳南(今河北故城)人。隋末唐初河北农民起义军领袖,《隋唐演义》称夏明王,十八路反王排第三位。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称夏王,次年迁都洛州(今河北永年)。
唐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征讨郑王王世充,世充兵败,被困洛阳,向建德求救。建德闻讯,义愤填膺,举兵相助。激战月余,建德兵败,退至井陉口,沿河西进,拟在太行山整顿兵马,重整旗鼓。
行至牛栏寨,只见巍巍太行,两山夹峙,地形险峻,乃下马询问:此是何地?一老农答道:此是牛口峪。话音未落,猛听到南山牛嚎,东山磨响。建德大惊,心想:昔日曾有童谣曰,"窦入牛口,势不得久"。如今我身入牛口峪,此处莫非我葬身之地也。
抬头四顾,东南两山皆犯自己名讳,北有虎头山挡住去路,西面马挂銮铃,尘土飞扬,追兵甚急。建德一筹莫展,取弓搭箭,口里大声喝道:黑虎山啊黑虎山,如我命不该绝,让我三箭射去,请你立倒让路。说罢,三箭连射,黑虎山纹丝不动。建德仰天长声叫道:天灭我也!天灭我也!拔剑自刎。
建德死后,当地百姓感其恩德,便收敛其尸体,葬于牛口峪,并以此取村名为"窦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