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吕梁市
  【简介】
  在文水县城东两公里文峪河东、文祁公路北,坐落着一座村庄,名曰“堡子村”。土地一千二百亩,人口两千二百人。这里人杰地灵,工商发达,城乡面貌一新。
  别看这座小小村庄,在近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却留下了很多传奇的故事,形成独特的地方文化。今天的“堡子村”就是昔日的大王堡,是人们简化的叫法。
  听长者们的叙说,相传最早来此定居的人名叫崔凯和任时珍,他们是明朝从老槐树底下奉旨搬迁来的。当时村境内还没文峪河,更没水库。文峪河几十次改道,现在才流经堡子村的,水库是上世纪50年代修的。那时水是乱流的,先人只是找些河滩地播种、耕作、生息。
  直至民国八年(1919)才挖凿了河道,垦出良田千亩。如果遇上风调雨顺,人们的收成就好,若遇大雨洪灾,有时就连庄稼一同冲跑了。再后来,堡子村又陆陆续续迁来更多人定居,便形成了东西狭长的一片居住地。
  人们见东西这条主路曲折多弯,形若长蛇,也是对一种图腾的崇拜吧,便将村名叫做“大王堡”。在他们心中蛇就是自己的大王了。之后没几年又迁来一袁氏一家,其子袁武侯性情豪爽,武艺超群,好抱打不平,接济百姓。因大王堡靠近文水城,有城东咽喉之称。因此袁武侯门下拜了很多弟子,练功习武,四方名扬,从某种意义上讲,袁武侯有点大王的味道了。
  之后村中便习武成风。刀剑钩枪,弄枪使棒,喊声不断,名震十里八村。许多人记得还有左家拳的弟子孝子渠名师李毓秀来村中传授武艺,许多年轻人跟着学武,村内习武有成就者更为“大王”的名气添了色彩。这些事全村妇孺皆知,武林确有其人。
  清朝末年,本村有郭氏(名不详)到北明阳赶会,以前交通工具缺乏,都是徒步赶路的。赶完会回家路过杨家寨村,因是夏天,加之一天奔波口渴难当,便进一户人家想找口水喝,不料遭到主人拒绝。
  郭氏很是生气,一怒之下便滚来三颗碌碡儿,将它们三足鼎力放在井口上。第二天,人们打水时发现井口被盖,看着那么大的碌碡堵住了井口,几个人推了推,动都不动,再一想如果使众人挪开一颗,另两颗便会掉入井底把井堵死。人们正议论是哪个缺德鬼干的时,没给水喝的那家店主把昨晚之事说了出来,人们觉得一定是此人干的。
  后来打听到是大王堡的郭氏,便托人到村中找,等见到郭氏,说了好多赔情道歉的话,恳求郭氏能将碌碡儿拿开,以方便大伙儿吃水。在百般劝说下,郭氏才去到杨家寨。围观的人议论着,看他一个人怎样将这么重的东西挪开。
  只见此人用下巴顶着一颗,一只脚蹬着另一颗,再用两手将第三颗一掌推开。看得人都傻眼了。人们这才相信确实是他一个人干的。临走时,郭氏告诉人们不要为难过路人。否则的话就让人们看看马王爷有几只眼。说完很轻松的将盖井的一块大青石井盖弯腰提起,说:“我们大王堡的井还没井盖呢!”
  说着就像戴手镯一般把个偌大的圆圈井盖拿回来了,至今这块井盖还盖在村东头井上,郭氏的故事被传为美谈。
  在久远的年代,大王堡涌现了不少手艺人。他们的手艺为锡艺打造,主要制作一些酒具、贡具以及嫁妆等锡制品。据说当时村中有很多人从事这项工作。农忙时种地,秋收后便三三两两结伴挑担出行,给人们制作锡制品。
  这些手艺人走遍文水、晋中、晋南、太原等各个地方。他们边走边干,走村窜户,越走越远。而一进腊月便往回走,越走越近,到年关也就带着收获回家了。他们的手艺相当好,有很多花纹图案制品很精致,经常为一些大户人家服务。这中间也发生了很多动人故事,同时还创造了只供大王堡村民自己交流的一种独特的“黑国语”。
  现说一段锡匠的动人故事吧。
  清道光年间,锡匠师徒四人来到晋南某地,当地一财主请这帮人到家中给他打些锡制品,还有女儿的嫁妆等。住了一段时间他们也渐渐熟了,财主家有一儿子长得很丑陋,与河对面一有钱人家女儿经人介绍成婚。根据旧俗,男女双方不曾谋面,全由父母包办。结婚那天,财主同家人商议,说儿子太丑了,站出去很丢面子。他们看见那锡匠小徒弟长得英俊,便打算让小徒弟冒充新郎,娶回家后再与他儿子圆房。一家人同意了。于是便叫来师徒说了此事。出门人出于多种考虑,也就没多想,师傅说让徒弟去吧,就算帮忙了。
  这天,小徒弟打扮一番便去河对面迎新了。一切顺利进行着,娶了新娘牵驴回家,刚走出门不久便电闪雷鸣,来到河边见河水暴涨,小桥冲断,已无法过河了。有钱人家便派人查看,见确实已无法过河,便将女婿等一帮人马招回家中。说遇上这天气没办法,就先在此住下,改日再回吧。这样徒弟便住了下来,老丈人不知内情,对徒弟热情款待,女儿也很欢心。只有小徒弟心中七上八下。次日天晴水落,回得财主家,老财主见事以致此,便商议干脆就让他们成婚吧,只是将小徒弟认作干儿子就是了。与师傅交涉后便就此定了。于是小徒弟便在财主家住了下来。日后双方还供小徒求学,走上仕途之路。徒弟也不负众望,考取进士,一家人其乐融融成为美谈。后来还在大王修了别致的大院,并有“西进士”扁额悬挂,门庭彰显,好是荣耀。


上一篇:【传统美术】刀刻、彩绘葫芦画传统制作技艺(吕梁市)传承人:李晓斌

下一篇:【传统美术】玻璃绘画加工技艺(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