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舞蹈
  【地区】吕梁市
  【简介】
  腰鼓源于战争或者祭祀,后来演变为民间的娱乐活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很好地表现了生活。
  腰鼓源远流长,寻根溯源,还得从鼓说起。鼓是精神的象征,舞是力量的表现,鼓舞结合开舞蹈文化之先河。如果说《尚书》中“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记述了原始社会人们敲打着石器,模仿兽类的形象跳图腾之舞的话,那么《易》中“鼓之舞之以尽神”则说明鼓的出现,使舞蹈得到飞跃,成为农耕舞蹈文化的开端,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艺术形式。腰鼓舞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成为不可少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一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祝。随着岁月流逝,腰鼓逐渐成为一种娱乐活动,特别是节日期间,人民用打腰鼓欢庆丰收,增添节日气氛。“腰鼓”是以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的民间大型广场群体艺术,在表演形式和技巧上,变化极为丰富,在民间流行极为广泛,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腰鼓舞在民间十分盛行,人们跳着腰鼓舞,变换队形,或行走或在一个场地内边舞边敲,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龙泉腰鼓是流传在文水县龙泉村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展现了文水人民的一腔热血,是文水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

  龙泉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集中表现了文水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实在、开朗的性格。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龙泉腰鼓依据不同的风格韵律原有文、武之分,“文腰鼓”轻松愉快、潇洒活泼,动作幅度小,类似秧歌的风格;“武腰鼓”则欢快激烈、粗犷奔放,并有较大的踢打、跳跃和旋转动作,尤其是鼓手的腾空飞跃技巧,给人们以英武激越的感觉。目前,文、武腰鼓逐渐结合形成新的风格,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当地群众憨厚、淳朴的气质和性格特征。

 

上一篇:【传统舞蹈】南关秧歌(吕梁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刘三推车(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