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宋家庄棒子舞(吕梁市)
2021-01-20 10:16
【类别】传统舞蹈
【地区】吕梁市
【简介】
宋家庄棒子舞,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是山西民间民俗的一朵奇葩。棒子舞与宋家庄村的“跑场子”和“混秧歌”,渊源相传,是这两种民间舞蹈的精华。
“跑场子”是流传在开栅镇宋家庄村一个独特的民间舞蹈,它形式独特、舞姿优美、气氛热烈,容歌舞、锣鼓为一体。俗有跑场秧歌、混秧歌之称。宋家庄村的跑场子主要通过唱、念、做、打“四功”和口、眼、身、手、步“五法”的高度结合,在与其相适应的乐器配合下来表演。它是一种民间艺术演唱形式。“跑场子”一般两伙锣鼓相呼应,多用于游行集会、喜庆大事、逢年过节等场合,与混秧歌融为一体即成了边跑边唱。“跑场子”当源于秦,成于宋、元,盛于明。这一民间艺术的形式究竟有多少年的历史,由于没有确切的文史记载,尚难确定。但根据文水麻衣仙姑庙创建的年代推断,“跑场子”的形式距今至少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清代末年宋家庄老艺人宋维林继祖先红火的路子,仿图腾崇拜的模式,组织了宋家庄“跑场子”舞蹈队。它边跑边唱,所跑图型与远古河龙图酷似。队型美观、独特,32个套图,使跑场子变化多端、丰富多彩、流传至今。
“跑场子”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宋家庄人把它当作传家之宝代代相传,男女老幼人人爱跑,它演起来锣鼓节奏火爆明快,队列画面变化多端,场面活跃,气氛热烈。演唱曲目诙谐幽默,令人捧腹,老艺人口传身授,培养了许多表演艺人,使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跑场子”闻名全县。
混秧歌也是宋家庄一带的街头文艺形式之一。它形式简单,易于表演,深得群众喜欢;以人们熟知的人物故事为基础,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几十种阵式变化,引人入胜、赏心悦目。混秧歌的乐器响起,铿锵悦耳,声震山岳,效果特佳。
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宋家庄人,随着物质文化的提高,也在执着地追求着精神生活的品味,村民们自发组织、自筹资金,成立了民间艺术表演队,在继承民间传统“跑场子”“混秧歌”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编排出了“宋家庄棒子舞”。为传统的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气息,在参加各种演出和赛事中,受到好评和奖励。
棒子舞,顾名思义,是以棒子为表演道具的一种舞蹈,它是文水县宋家庄一带传统“跑场子”和“混秧歌”的基础上,将其中的“棒子”单摘出来,重新创编的一个广场民间舞蹈,其舞蹈动作整齐划一,刚柔相济,舞蹈伴奏高亢激扬,轻缓重急。舞蹈内涵以“喜庆丰收”为主题,艺术地模拟出“群蛙闹春”、“犁耧播种”、“青苗拔节”、“落杆打场”等声响效果和表演出“插秧”等劳动场景。试图在观赏过程中,使人能感受到更加淳朴浓厚的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