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吕梁市
  【简介】
  提到剪纸,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并不陌生,无非是一张大红纸剪些个或吉祥或喜庆的好看图案往麻纸糊的窗格或整块玻璃上一贴,图个吉祥喜庆罢了。但是,真正的剪纸并不是那回事。
  上林苑的剪纸,并不是仅仅限于用剪刀剪,而是包括有剪、刻、撕和烫(用点着的香)4种技法,只用剪刀创作极受限制,而用广义的剪纸4种技法,夸张点说就能无所不能地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作品。上林苑运用剪和刻的技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为文水剪刻纸传承手工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了贡献。
  如果要创作出上乘作品,需要几个步骤。如创作有7个层次、7种颜色的作品“壶口瀑布”(高1米、宽2米),第一步是去景点采风,拍回各角度的远近景照片来。第二步是将角度等各方面都符合创作要求的照片在纸上画图,目的是把照片按内容和画面颜色的深浅分出7个层次来,这个环节可以说难度最大,因为这里面要用到美学、光学等知识,直接关系到剪纸的具体创作,以最终表现出“标的物”的透视关系,求得最佳的表现效果,最后才进入到“剪”的层面上来。咱们所看到的轮廓最清晰、颜色最重的一层,也就是最上面的一层,而下面的层次,一般颜色较浅,有的仅限于很小的局部,但却起到了反衬的作用,作品效果的好全在7种颜色的巧妙和谐搭配。而且,在剪刻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草图做必要的修改。如果说第一步是劳身的事,第二步是费脑子的事,那么第三步就是个手脑并用、身心结合全部投入的事。即便这样投入,两个人也得费时一个多月才能完成这幅作品。
  郭树林,1966年生于山西省文水县,妻子王银凤,祖籍忻州,夫妇俩是文水剪刻纸艺术的传承人。郭树林、王银凤夫妇是同时被太原市政府命名的首届“太原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也是全省唯一获“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人。
  郭树林和妻子都从小对剪纸就有着偏爱,因为家里的爷爷奶奶都会这些,自自然然受到了影响。自7岁开始郭树林步入了练武的路子,对套路、散打、拳击都有过专研,后来又学习了杨氏太极拳,成为第五代传人,武术和太极的研习对剪纸的学习和创作有相当大的积极影响。因为练武期间,他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人物特感兴趣,就画那里面的人物,这对培养扎实的美术功底起到了极好的作用。真正专业从事剪纸,也就十几年的时间,而重拾剪纸也是为了武术的需要。因为练武的朋友去国外的机会较多,出国时给外国的朋友们带些啥礼物成了困扰他们的一块心病。后来将礼物锁定在剪纸作品上,一来剪纸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二来剪纸作品便于携带,加之富有深刻的内涵,十分适合与国际友人交往之需。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成功的,外国友人收到剪纸作品,没有不竖大拇指满声喝彩的!
  刚开始学剪纸时,也就是剪些个传统的题材,诸如老人们年年剪来剪去的那些“年年有余”、“金玉满堂”、“童男玉女”、“双喜临门”以及十二生肖、京剧脸谱等内容。当然,这些题材作为基础,不但现在要剪,今后也要继续传承下去。继承了良好的基础,就得对传统剪纸艺术在题材和技法上进行大胆创新。郭树林将创新的目光锁定在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珍品上,因为多数珍品已成为纯粹的馆藏物,老百姓已无法睹其芳颜,比如晋祠的唐碑“贞观宝翰”。此碑的碑文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亲自撰写的,名为《晋祠之铭并序》。全碑共1203字,行文流畅,一气呵成。这块碑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块行书碑,对于研究我国的书法艺术有重要的价值,被列入“国宝档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为损坏,此碑部分字迹已经看不清楚。目前游人只能隔着玻璃罩看此碑了。夫妇俩人用了3年多的时间精心制作,在省城文庙——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展出,开创了书法剪纸的先河,“唐碑”作品高3.4米,宽1.3米,让所有参观者连连称奇,叹为观止!
  他们这次创作用去了他们唯一的一张原碑早年拓片,该拓片在拍卖会上就能拍得3万元的高价,可惜他们的那张拓片已作为剪纸的母本而废掉了,可见创新这样的鸿篇巨制在经济上是完全投出去了,收回成本的可能性极低。但人们就能通过批量剪刻的这些剪纸艺术珍品,对“国宝”进行零距离的参观和欣赏,还可以买回去珍藏。
  他们的作品除了题材上五花八门外,在颜色上也是花花绿绿像国画似的,以至于都不敢相信自个的眼睛——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剪纸能剪出有7种颜色、7个层次的 “壶口瀑布”和“五台山”来!
  郭树林夫妇剪纸生涯的最大亮点,是俩人共同创作的大型剪纸长卷《祖国万岁》,作品受邀参加了中国文学艺术界2009年“百花迎春”春节联欢晚会,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这幅作品长12米,代表每年的12个月,高60厘米,代表新中国成立60周年。这幅作品他们夫妇剪刻了三四个月,因作品气势恢弘而受到央视的重视和推崇,为了展示作品的效果,导演专门为其配了有100多人参演的“祖国颂”歌舞节目,这幅作品也成为迄今为止在人民大会堂展示的最大剪纸艺术珍品。 还有作品《共铸乾坤》,全图57个人物,用点状来表现人物的阴影,较真实地剪出了人物的神态,较准确地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夕各民主党派人士在一起共商国是、其乐融融的场面。该作品在深圳文博会上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华文化创意奖”银奖。郭树林、王银凤运用剪和刻的技法,还创作出《红楼十二钗》、《水浒108将》、《五台山》、《太行人家》、《清明上河图》、《三国演义》、《十大元帅》、《贞观宝翰》等。
  郭树林是“上林苑剪纸行”的创始人,“山西上林苑传统剪纸艺术研究所”所长,太原市尚林苑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十大剪纸艺术家之一,“上林苑剪纸艺术博物馆”的筹备者。
  作为文水剪刻纸的传承人,郭树林以山西上林苑传统剪纸艺术研究所为申报单位,成功将文水剪刻纸列入文水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保护项目之列。




上一篇:【曲艺】文水三弦书(吕梁市)

下一篇:【民俗】文水婚俗(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