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上海绒绣(上海市)传承人:金雯
2021-01-19 09:15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上海市
【简介】
金雯,女,汉族,1974年4月出生。上海浦东高桥,是绒绣之乡。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高桥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做绒绣。从小在高桥长大的金雯,看到别人用几根彩色的毛钱,在网格布上就能绣出栩栩如生的图案,觉得非常有趣。16岁那年,高桥绒绣厂正在招人,金雯经过层层考试,进入绒绣厂和工艺美术学校联合开办的绒绣工艺班。当年的绒绣工艺班一共有15个学生,只有金雯一直坚持做到现在。
绒绣采用斜针绣法,在特制的网格麻布上进行制作,主要表现油画和人物肖像画,比传统刺绣更逼真,比十字绣更精细,属于美术类别,而非刺绣。
“做绒绣的人,首先要有西方油画的功底。”在上海工艺美术学校,金雯从绘画基础学起。“一针可以是一个颜色,也可以把一根线劈开,缠绕在一起交织成渐变的颜色,模拟油画的笔触。”金雯现场给记者展示绣功,“第一层,把基本位置定好,然后一层一层覆盖上去。”
一幅绒绣作品,一个平方米需要一年时间,针针费心费神,需要耐得住寂寞。“其实一天时间也绣不到多大一块,而且艺术创作要凭感觉,今天绣上去的,第二天感觉不对,就又全都拆掉重新做,前一天的功夫就全部白费。”金雯说,这是经常有的事。
一门手艺,20多年坚持,日夜伏案深耕,金雯期间也曾想过转行。“但我女儿跟我说,别的职业其他人都会做,但这个只有妈妈会做。家人都支持我传承这门手艺。”
2006年上海绒绣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遗传承人,需要有长时间持续从业的标准,并有一定数量作品。金雯顺理成章当选为传承人。
为该项目上海市第六批传承人
推荐地区或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