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淮剧(上海市)传承人:梁仲平
2021-01-16 15:08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上海市
【简介】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发源于今江苏省淮安市以及盐城市里下河一带,发祥于近现代的上海市,现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以及安徽省部分地区。
淮剧说的是阜宁话、唱的是阜宁腔,淮剧各个阶段的领军人物多为阜宁人。阜宁是淮剧人的老家。1950年11月,著名淮剧演员马麟童首先在戏单上打出标准的“淮剧”字样。 由此,“江北戏”、“江淮戏”等各种不同称呼逐步向“淮剧”统一。1952年10月,上海市人民淮剧团出席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淮剧”其名被正式载入国家级文件档案。1953年,经由周恩来总理提议,国家将这个剧种正式命名为淮剧。
清代中叶,在淮安府(今盐城市和淮安市)和扬州府两地区,当地民间流行着一种由农民号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称之为“二可子”,仅以竹板击节。淮剧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演出,之后又受徽戏和京剧的影响(称为徽夹可),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从而形成了淮剧。
梁仲平,男,汉族,1957年9月出生,淮剧小生,江苏阜宁人。国家一级演员。现为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1971年考入阜宁淮剧团学艺。工文武小生。1983年调盐城市淮剧团,1990年调上海淮剧团工作,现为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他扮相英俊能文能武,唱做俱佳,技艺全面。四十年来在舞台上塑造了数十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如:许仙、方卿、王金龙、杨乃武、吕布、张珍等人物,并新创主演了多部淮剧佳作。其主要作品有:《鸳鸯糊》、《半边月》、《双太子》、《血冤》、《白罗衫》、《西楚霸王》、《新真假附马》、《千古韩非》、《汉魂歌》、《孝子镇长》,并有影视作品《湖涂衙门》、《紫色档案》等。曾在江苏盐城青年演员大赛上获“个人表演奖”。《半边月》获“上海市现代戏展演演出奖”。2007年《汉魂歌》获上海“新创剧目奖”并申报市级重点剧目。二零零八年《孝子镇长》获中国滨洲国际艺术节个人“优秀表演奖”。并随团出访美国和台湾及香港地区。
为该项目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推荐单位:上海淮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淮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