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越剧(上海市)传承人:邹红
2021-01-16 14:53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上海市
【简介】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也称绍兴戏,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与京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 越剧发源于绍兴嵊州,先后在杭州和上海发展壮大起来,流行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邹红,女,汉族,1970年6月出生,越剧戚派花旦。原静安越剧团主要演员,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戚雅仙老师的关门弟子,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代表性传承 [1] 人。
1994年进入静安越剧团工作,作为人才引进的她得到了戚雅仙老师的垂青与眷顾,老前辈对其亲自指导、加以点拨,邹红本人也非常勤奋好学,很快在演唱、表演上有了飞速提高。
还分别和毕派传人杨文蔚老师、丁小蛙搭档演出,成为当时静安越剧团的主要演员。
2003年,由区文化局领导指示从剧团调至区文化馆从事戏曲辅导工作。十几年来,在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中尤其是戚毕艺术的传承上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如开办文化馆戚毕越剧沙龙;指导戏迷演唱越剧;排练戚毕经典折子戏;组织业余票友定期演出;进社区、街道、敬老院组织慰问演出等公益活动。
寄语:传承不是口号,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弘扬“戚毕”越剧流派谱写新的篇章。
个人作品:《王老虎抢亲》中的王秀英,《白蛇传》中的白素贞,《花为媒》中的张五可等越剧经典人物。
为该项目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推荐地区:上海市静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