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越剧(上海市)传承人:尹小芳
2021-01-16 10:42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上海市
【简介】
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 ,有第二国剧之称,也称绍兴戏,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 ,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与京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 越剧发源于绍兴嵊州,先后在杭州和上海发展壮大起来,流行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
尹小芳,女,汉族,1931年10月出生,越剧一级演员尹小芳。中共党员。原上海虹口越剧团团长。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特聘艺术顾问。艺术大师俞振飞誉她为越剧小生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她的艺术业绩载入《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人录》《上海高级专家名录》《世界名人录》。她13岁在沪学艺,后师承尹桂芳。她刻苦钻研尹派艺术,成就斐然。她完美地体现与发展了尹派演艺特色,并博采众长,凝聚成自己的艺术个性。1948年在沪被选为越剧后起之秀冠军。20世纪50年代主演的经典名著及传统剧目如:《西厢记》《桃花扇》《珍珠塔》《红梅阁》《卖油郎》等颇受赞赏。1957年受聘进浙越一团主演《御河桥》《父子恨》。与高佩主演的《御河桥》1958年在上海爆满一个月。1959年调浙江省艺校任教,桃李满苑,被尊为伯乐。1979年在上海参加万人争看的尹派演唱会,一曲《浪荡子·叹钟点》促使因“文化大革命”而濒临绝响的尹派艺术重又开始振兴。1980年赴福州协助老师尹桂芳重建芳华越剧团。1982年进虹口越剧团,先后重新整理主演了尹派名剧《何文秀》《沙漠王子》及新编的《张羽煮海》《浪子成龙》《毛遂自荐》等剧,所塑造的人物形真神似,高雅脱俗,在演唱上以腔传情,韵味隽永,连连满座。她发展的尹派[弦下调]如:《桃花扇·追念》《沙漠王子·叹月》、《浪子成龙·雪地》等被广为传唱。1994年获中央文化部艺术局颁发的“国家杰出艺术家”荣誉证书。出版发行了名剧、名曲的音带、唱片、CD、VCD。发表了《学习、继承、发展》等论文,对尹派唱腔、表演与艺德作出精辟的论述。多年来,尹小芳代师传艺,默默奉献,相继培养了茅威涛、赵志刚、王君安等一批有影响的优秀越剧人才。评论家赞她既是尹派艺术的“王子”,又是播种尹派艺术的“园丁”。退休后任虹口越剧团名誉团长。
为该项目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推荐地区:上海市虹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