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嘉黎密芒游戏(那曲市)
2021-01-15 14:52
【类别】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地区】那曲市
【简介】
西藏自治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保护单位:那曲市嘉黎县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藏棋“密芒”的起源与围棋的起源很类似,在藏、汉的史料中都没有详细明确的记载。只能从传说故事及碎片式文史中追溯,这就演绎出了多种说法,归结起来有藏传说与汉传说两种情况:一是认为围棋起源于内地,后传入西藏,并保留了古代围棋的规则;二是认为起源于西藏苯教时期,用于卜算和念咒语用;也有学者认为是藏区和内地分别起源。对藏棋的起源的论述不尽一致,以上的观点并没有最终的定论。
新中国后,最早研究藏围棋“密芒”的是我国著名的职业棋手程晓流先生,于1982年在《体育史料》杂志“增刊号”上发表了《古老的藏棋》一文。这是有关藏围棋“密芒”的研究专业性的文章。
藏棋在我国西部地区一直连绵延续到了今天,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藏棋也渐渐淡出藏族娱乐生活,许多棋种濒临失传的尴尬境地。民族地区的中老年人中却始终坚守着这一文化传统,在大街小巷仍然在下着藏棋。2006年藏族棋艺被青海省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给予财力和人力进行抢救与保护,确立了青海海南州达娃太为藏族为藏棋传承人。同时,西藏、云南、四川、甘肃等地区也积极响应,确保藏棋这一文化遗产的延续与发展。
藏棋,古老而神秘,曾经在藏族聚集区广泛流行,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藏棋的下法与围棋某些套路是非常类似的,但藏棋又有其独有的布局与着法。藏棋既可两人对下,也可四至六人对下。藏棋没有让子之说,如果双方实力相差甚远,一律用“贴目”解决,具体贴多少,赛前由双方商定。对局以前,棋盘上预先在固定的位置放置六枚棋子,称为“座子”由白棋先行,然后逐一落子,比赛开始。密芒比赛的棋盘是17×17路棋盘。与围棋相同,以活棋为前提,围取实地分出胜负。行棋规则与现代围棋有很多不同,其中打二、三不能立即还一,杀棋一方提子时,另一方不能马上点杀,与对方相比每少一块棋,本方数子增加一子;假眼活棋等为主导差异等等。具体方法为:
(1)着法:固定放置十二个座子,黑白相隔各六子,白先黑后,轮流下子,但允许下子方放弃下子权使用虚着,弈棋中双方还可以进行舌战。
(2)提子:下棋后,对方棋子无气,应立即提取对方无气的棋子(与围棋相同)。一方一个棋子被对方棋子夹住吃掉,另一方对此不许马上回击,只能在其他地方落子。
(3)胜负:棋局下到双方一致认为不可落子时,为终局,不能被对方提取的棋都是活棋。
(4)计算胜负;双方清理死子后对任何一方数子进行计数,确定输赢,当棋盘总点数的一半144.5点为基本数,总点数超过此数方为胜,等于此数为和,少于此数为败。还有一种情况是,如一方的棋做活后,形成了莲花、宝瓶、吉祥结等图形后,要在原来的子数上加8个子。另外还有一些固定的规则如何添减子的规定。不过,在比赛时一般不采用这种计算方法。
另外,还有一种密芒棋的着法、形式、规则与大密芒基本相同,则是缩小板的形式,主要流行的有周久(横竖各6条线画出的格)、邓久(横竖各7条线画出的格)、“啊久”(音)等。其中“啊久”(音)(横竖各5条线画出的格)在民间最为流行。行棋方法变化多端、妙趣横生,同时又非常节省时间,高手只需几分钟就可以下完一局等特点,又融会了藏棋特有的斗法和技巧,很受群众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