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那曲市
  【简介】
  西藏自治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保护单位:那曲市比如县良曲乡
  古代藏纸的制作工序,有十一道步骤。
  第一道工序是采剥树皮;第二道工序是晒干;第三道是磨平,用小刀把粗皮剥平;第四道是水煮;第五道是放在石头上用木槌敲打到泛白为止;第六道是再次水煮;第七道是加淀粉使之催熟;第八道是用纱布过滤使之平整;第九道是整平后晒干;第十道是对纸张打磨,处理纸张的薄厚、柔软度和光泽度;第十一是用加了小麦粉的水煮纸张蒸干。
  贡确丹增先生的《工巧器发尖水珠》中记述:纸张用白螺捣揉会变得柔软泛蓝;用石头易捣揉但易烧坏;青白玛瑙捣揉会出现花纹;铜铁捣揉会产生锈斑;最佳捣揉器为黄天珠,用此捣揉器纸张色优且柔软。但很难寻到,不过可以用角和瓷碗,或者用良驹头颅和玛瑙等珍贵替代,称此材料优于柔滑坚硬的石头。可见这些都是藏族先辈们为了能够制造出更好的纸张而探索和研究出来的宝贵经验。
  用金、银等珍宝书写经卷所用蓝褐纸的制作方法为:黑矾冷却后,除去杂质,于未出正气得泽漆与硼砂混合用纱布过滤,多量的酸麦酒和少量的硼、黑矾混煮后,涂在纸上测试,倘若纸变黑则表明煮熟,从锅中取出冷却,然后将藏青果捣碎水煮在纱布里过滤再把上述制成的在液体中浸泡,烘干而成。在《雪域文库》中记述:“纸浸泡在藏青果捣碎后泡水至发黄液体中,稍晾干后,再浸泡在青稞酒中,如纸张变色即为上品蓝褐纸。称仅蓝褐纸也有很多制作方法。

上一篇:【民间文学】屈原岗传说(南阳市)

下一篇:【民间文学】九女洞传说(南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