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那曲市
  【简介】
  西藏自治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保护单位:那曲市巴青县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牛毛帐篷 藏族传统民居。流行于牧区,牧民游牧时期使用。用牛毛织成的粗毛单搭成,呈长 方形,帐脊中央高近2米,两边倾斜及地,以绳系于桩上。多为黑色 ,远望如一个团体 锅盖在地上。出入口朝南,内设灶炉,左为女席,右为男席。
  牛毛帐篷是藏族牧民的传统住房,历史同蒙古包一样十分古老。其外形与现代人野营时所用的帐篷很相似,但现代帐篷多用帆布造成,而牛毛帐篷是用耗牛毛做成的,二者分别代表着两个相距甚远的时代。制作午毛帐篷,一般先用耗午毛编织成线,再织成粗毛毯,然后联缀成长方形或椭圆形即可。搭建时,中间用两根木柱撑起,四角用粗毛绳拉开绷紧,固定在地桩上,非常简便。牛毛帐篷多呈两面坡或四面坡式,黑色,帐顶留一长孔,供透光、散烟用。门朝南,帐内中央置锅灶,灶上方供佛像、经书等。逢寒冷的冬季,牧民又会在帐篷四周用草坯或干牛粪筑成矮墙,以避风保暖。
   牛毛帐篷搭建虽然简单,但在旧时藏族牧区,它还是主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贵族之家的帐篷,不只一两个,大者可容纳百人,称为“扎”。有的帐篷冬季用豹皮作料,夏季用单布制成,不仅便于迁徒,而且冬暖夏凉。普通牧民的帐篷只能用耗牛毛制造,且形体较小,最多容纳十几人,称为“那包”。

上一篇:【传统舞蹈】孙家下庄龙舞(青岛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当雄牛毛帐篷编制技艺(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