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416.jpg

 

赫哲族人民有着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就是“乌日贡”大会。“乌日贡”赫哲语是“喜庆吉日”之意。这是集赫哲民间文化、体育项目为一体的赫哲族人民的节日盛会。大会每年农历5月15日召开,历时二至三天。此时,正逢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鱼类繁殖期,为了保持水产品资源的生态平衡,三江停止捕捞,即歇网期。

乌日贡大会,起源于1985年6月28日在黑龙江省同江县街津口赫哲族乡召开的“赫哲族首届文体大会”(当时暂称,1988年6月28日召开“赫哲族第二届乌日贡大会”时正式定名为“乌日贡大会”),每三年召开一届。1997年开始,改为每四年举办一次,截至到2009年6月已举办了八届。

乌日贡大会,一般每届都在开江渔汛喜获丰收后的6月下旬由赫哲族聚居地轮流举办,会期两天。从第三届开始,定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为赫哲族的乌日贡节。

生活在三江沿岸的赫哲人和散居在北京、山东、吉林、内蒙古、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等各地的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一起。连居住在乌苏里江东岸的跨国民族,俄罗斯远东边区那乃自治区的赫哲同胞也派代表团前来参加。节日的白天主要是体育竞技,有游泳、划船、撒网、拔河、叉草球、射箭等。这几项比赛都与赫哲人的渔猎生活有关。

赫哲族乌日贡大会一般都进行鱼神舞、赫哲族酒歌,鱼叉舞、依玛坎、嫁气阔、萨满舞等一个个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表演。乌日贡大会上,赫哲族的民间说唱文学"伊玛堪"最受群众喜爱。“伊玛堪”是赫哲族口传的叙事长诗,现有50多部典籍,被誉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它讲唱部落战争、民族兴衰、维护民族尊严和疆域完整的英雄故事,赞颂纯真的爱情,还讲述萨满求神及风俗民情,有时一唱就连续好几天。

在江边举行篝火文艺晚会和聚餐宴饮。赫哲人的节日食品或待客佳肴中,都少不了“杀生鱼”。世界上有不少民族有吃生鱼的习惯,但是都没有赫哲族的吃法多。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吃法。“拌菜生鱼”,是将活鱼剔下切丝,拌上野生的“江葱”、野辣椒或洗去淀粉的生土豆丝、绿豆芽、粉丝、白菜丝、黄瓜丝等,调上各种佐料。醋一般不能缺少,没醋时用野樱桃汁代替。“凉拌鱼皮丝”,是将鱼皮在火上燎一下,或在开水里涮一下,刮掉鳞,切成细丝,拌上作料,筋道可口,胜过海蜇。“纯生鱼片”,是把最新鲜的鱼肉切成薄片,蘸盐与醋直接食用。“半生鱼片”是把最新鲜鱼切成薄片,蘸醋与盐来吃。“冻鱼片”汉族俗称“刨花”,是在冬季将冻鱼剥皮,切削成象刨花一样的薄片,蘸调料而食。因为杀生鱼的多是数斤重一条的鱼,所以没有细鱼刺扎口之虞。“生鱼籽酱”,有晶莹剔透、大若黄豆、色呈橘红的大马哈鱼籽,还有墨绿色的如米粒大小的鳇鱼籽,加上盐、醋、姜、蒜、辣椒、香菜等即可食用,营养价值极高。赫哲族独特的食鱼法还有鱼条、鱼干、鱼松等等。

 

5605101_981478.jpg

 

IMG_5757.jpg

 

 

 

上一篇:【黑龙江·民间习俗】鄂温克族瑟宾节(省级)

下一篇:【民间文学】永定河传说(北京市 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