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121354485749.jpg

 

鄂温克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是生活在大森林的鄂温克猎民。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处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结合部,历史上,生活在森林中以打猎为生的鄂温克人,生活条件极其严酷,但是生活不可能总是处在悲哀和痛苦中,于是,他们努力创造欢乐祥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他们在民族的集会中互相鼓励,他们围着篝火欢歌起舞,于是就有了“瑟宾节”这样的狂欢节。 古时候的瑟宾节,鄂温克猎人都会聚会进行庆祝活动,各部落男女老少都来参加,由部落酋长主持。纯朴的猎人们点燃篝火,围着篝火边歌边舞,祭祀“巴伊安奈”神,还举行盛大宴会。宴会结束后,猎人们继续跳舞,直到第二天黎明。

“瑟宾节”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瑟宾节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

在16世纪时,鄂温克人中兴起了“萨满教”,认为“萨满”是“通神者”,可以驱逐病人的邪恶鬼魂。萨满教普及到了各“乌力楞”(氏族),每个氏族都有了自己的“萨满”,从此鄂温克人开始信仰萨满教,以图腾为特征的“瑟宾节”也随之消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58年3月5日批准恢复了鄂温克族族称,废除了“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别称,鄂温克族实现了族称的统一。经国务院批准于1958年8月1日成立了鄂温克族自治旗。同时,散居在其他各地的鄂温克族分别成立了9个民族乡。1984年12月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研究会。根据鄂温克族群众的要求和愿望,自治区鄂温克族研究会广泛征求了对鄂温克族节日名称和时间的意见,黑龙江省鄂温克族研究会也参加了讨论。在自治区鄂温克族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一致通过了“瑟宾”为鄂温克族节日名称,节日时间定为每年的6月18日,暂定“彩虹”歌为鄂温克族节日歌,并号召鄂温克族聚居的旗、民族乡(苏木、民族村、嘎查)的干部和群众届时开展节日活动。

1994年6月18日,鄂温克族自治旗在巴彦胡硕敖包山,召开了首届“瑟宾”节庆祝活动。l000余人参加了庆祝活动。庆祝会上,表演了鄂温克族“彩虹”集体舞,中老年“努日给勒”舞,辉苏木牧民表演了“斡日切”舞(天鹅舞),中学少年跳起了热情活泼的舞蹈。庆祝会上还进行了赛马、摔跤、颈力、腕力、拉棍、拔河、跳棋、象棋等竞赛。下午一时,开始了别有民族风味野餐,野餐以烧狍子肉、炖柳蒿芽为主。此后,每年的6月18日各地的鄂温克族群众都以上述的活动方式,欢庆“瑟宾节”。

 

10317457_197789.jpg

 

10317445_692877.jpg

 

10317443_943992.jpg

 

105427ue2t6hmiux9qecm1.jpg

 

 

上一篇:【黑龙江·民间习俗】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省级)

下一篇:【黑龙江·民间习俗】赫哲族乌日贡大会(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