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音乐
  【地区】德州市
  【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末,在全国号召挖掘民间音乐这个前提下,齐河县文化馆组织各乡镇文化站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本地区民歌普查,搜集整理出来的优秀代表性民歌五十余首。
  齐河民歌《纺线线》,借助于当地民间表演唱《放风筝》及安头乡张明之《送情郎》的旋律基调,由文化馆专业人员高品正老师作词,于1979年加以创新改编而成。
  1980年,齐河县参加德州地区民歌大赛,表演了民歌《纺线线》并荣获一等奖,而后《纺线线》被写入德州地区优秀民歌集,还被山东电视台录入优秀民歌,从此这首富有特色的地方民歌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
  《纺线线》乐曲为徵调式,共五个乐句,各四小节。由民族弓弦乐器-中胡非常形象的演奏出纺车纺线的“嗡嗡”声,衬词“嗯”字,既似纺车的吱吱声,又传神的刻画出纺线姑娘为情郎纺布织衣,沉浸在幸福憧憬中的生动形象。
  齐河县艺术工作者结合民歌《纺线线》原曲,重新编曲编舞打造出极具齐河民间特色的舞蹈剧《纺线线》。
  近几年,齐河县艺术工作者以民歌《纺线线》为题材,改编创作了许多节目。
  为把这首曲目世代传唱下去,齐河县文化馆把当年参与演唱和整理普查的李爱华、姜尔东确立为此曲目传承人,为齐河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齐河民族民间音乐是齐河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齐河人民的精神面貌,也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文背景。

上一篇:【传统技艺】拉孜藏刀制作技艺(日喀则市)传承人:次旦旺加

下一篇:【传统技艺】拉孜藏刀制作技艺(日喀则市)传承人:尼玛旺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