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小周月饼制作工艺(德州市)
2021-01-09 17:08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德州市
【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小周月饼个大饱满,香甜可口,馅料软糯,是一道传承了上百年的传统制作工艺。它外表洁白,薄且多层,皮酥而馅香。人们食用时,掉下去的碎片,酷似天空中飞扬的雪片,纷纷落下。我县月饼制作历史悠久,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富有地方特色。独特的技艺、匠人与匠心的结合,造就了小周月饼如今的好味道。也许,这味道本身就是一本历史,亲甜的让人回味……
小周月饼的发源地,是位于鲁西北平原的齐河县祝阿镇小周村。这里紧靠黄河,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氏族聚居,有着深厚的史前文化土壤和丰富的文化积累,是典型的黄河农业文明发祥地之一。
据说,齐河小周月饼制作的技艺最早出现于清朝乾隆年间。传说当年一位年迈的云游僧曾在县城西北的寺院住下,这位老僧身怀制作月饼的绝技。有一天,老僧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为感谢小周村几位家贫而厚道的村民不断地施舍,便把制作月饼的绝技传授给他们,希望他们代代相传、造福一方。后来,小周村的这几个村民,按照老僧传授的秘方制成了月饼,并在整个村庄传开。又经过了一代一代的传承发展,小周月饼逐渐形成自己的技艺特色。
手工制作小周月饼的第一步是和面。和面采用黄河小麦为原料,以当年新麦为优;第二步是调馅。用蔗糖、食用油、水、花生碎、葵花子仁、黑芝麻、白芝麻、青红丝、桂花枣为原料,制成馅儿。馅料始终讲究满、准、正;第三步是压皮。用醒好的水面包裹油面,擀压、揉和、制皮,水面出糖皮、油面则出酥皮;第四步是包馅。也就是用擀好的面皮包住调好的馅料;第五步将月饼放入模具塑造成型。最后一道程序是烘烤。封箱烤制大约20分钟,火侯讲究文、稳、清。这样出炉的月饼,就能实现香、脆、酥、软的独特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