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凉山彝族自治州
  【简介】
  会理陶瓷因采用天然“孔雀石”配釉,经高温(1260℃)氧化焰烧制后呈宝石绿色而得名。发掘于会理县南阁乡雷家山西汉古墓群的三十余件罐、杯、樽等陶器,表明秦汉时期会理已有制陶业的发展。会理陶瓷资源丰富,盛产高温粘土、高岭土、优质长石、石英及富含金、银、铜、铁等的金属氧化物矿及木柴、燃煤。经专家考证:会理陶瓷烧制始于唐宋,鼎盛于元明,属四川邛窑系,自古以来绿陶一直沿用天然矿物作釉、原料,其中还加入植物灰等成分,经高温烧造后致密度高、声音清脆、无铅无毒、耐酸碱,各种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呈色、混熔、结晶,富于变化,可谓“入窑一色,出炉万彩”。2009年12月,会理绿陶获准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这标志着“会理绿陶”有了一张标志其特定人文技艺和自然资源价值的名片,对于推动“会理绿陶”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经优秀传承人多年苦心研究,恢复创烧出我国宋、元、明、清各代失传的名贵釉种有:梅子青、石榴红等八大釉系。

上一篇:【传统技艺】两河吊洞砂锅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泸州市)传承人:龚开贵

下一篇:【传统技艺】绿釉陶瓷品制作技艺(凉山彝族自治州)传承人:韩春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