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天津市

【简介】

现存最早一部志书《天津卫志》中记载:十五世纪,天津所产紫蟹、银鱼,已享誉中外。明代且有“天津螃蟹镇江醋”的说法。明正德年间,武宗皇帝的大宦官刘瑾,已在天津卫派出“银鱼厂太监”,专事收购紫蟹、银鱼等鱼鲜水产,送到北京,供奉皇帝及宫廷食用。由此可见紫蟹、银鱼的名贵程度。入清以后,紫蟹、银鱼与铁雀,更列为天津的“三珍”。所以要想吃紫蟹、银鱼等水产品,天津宁河是基地。这也说明,真正能把紫蟹、银鱼烹饪得鲜美,还得属天津宁河。

另据《畿辅通志》中记载: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朝廷派怡贤亲王检查水利来到七里海,见水道又浅又狭,于次年派专员负责开挖宁车沽河,由淮渔淀(今淮淀村)起至北塘口,长四十里。当地百姓相传,怡贤亲王奉旨来宁河县七里海视察河道时,陪同的地方官员用当地特产紫蟹制成河蟹宴席招待,其中的菜品有,七里海醉蟹、华阳河蟹、雪衣油盖、酸沙紫蟹、溜紫蟹黄、蟹肉丸子、七里海河蟹酱、七里海河蟹面、河蟹肉饺子,视察官员品尝后赞不绝口,没想到荒郊僻野之地有如此美味,临行时特将民间厨师带到京城,把河蟹宴献给皇上。皇上品此美味,龙颜大悦,于是下令每年都要进贡七里海河蟹。从此,七里海河蟹名震全国。当然,这些美点名餐,在旧社会只是供富有者享受,劳动人民则很少有享受的机会。据说,在清雍正时期,须二品官以上,在宫廷中才有资格享用。及后盛行于社会时,只要有钱,就可食到。

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七里海河蟹面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于德良。


上一篇:【传统技艺】七里海河蟹面制作技艺(天津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闫记酱制品制作技艺(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