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jpg

 

鄂伦春族服饰由于寒冷的地理环境,多以兽皮为原料裁制而成。用兽皮制成的鄂伦春族服饰不仅是经久耐磨,而且防风御寒。鄂伦春族服饰上至帽子,下至靴袜乃至生活用皮,都多以兽皮为原料,同时根据季节的不同而缝制不同的兽皮服饰。兽皮服饰文化就这样形成于茫茫的大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中。

鄂伦春族服饰种类及制作方法

鄂伦春族服装以袍式为主,主要有皮袍、皮袄、皮裤、皮套裤、皮靴、皮袜、套头皮帽、皮手套、皮围裙、皮坎肩等。 皮裤多用三张皮在秋冬季制成,裤长只到膝盖下,下半截穿皮套裤。套裤无裤腰和裤裆,只有两条马蹄形裤腿,用皮绳栓在裤带上。男人狩猎、女人砍柴时都习惯穿上它,既保暖,又可以保护里面的裤子,行动起来也很灵便。而兽皮靴是用十几条狍腿皮做靴帮,用一个狍脖子皮做底缝制,轻便、美观,踩在雪上还不容易发出声响。皮帽多用完整的狍子头皮制作而成。其方法是,将狍子头皮剥下并熟制好,把眼圈的两个窟窿上黑皮子;再把两个耳朵割掉,用兽皮做两只假耳朵缝上,狍角照旧保留。这种帽子是狩猎的极好伪装,据说如果不换上两只假耳朵,猎人在远处就会误认为是真狍子而出现误伤。

鄂伦春族服饰图案

鄂伦春族服饰常刺有刺绣,或者补花等装饰。服饰图案通常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三种。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几何纹,主要依据个人需要大量组合,产生新的图案节奏和旋律,主要有圆点纹、三角纹、水波纹、浪花纹、半圆纹、单回纹、双回纹、丁字纹、方形纹、涡纹等;再者是植物纹,其中象征纯洁爱情的南绰罗花纹样最常用,常用于姑娘嫁妆;而动物纹是数量最少的,主要有云卷蝴蝶纹、鹿形纹、鹿头云卷纹及马纹。还有借鉴他民族的纹样,如“寿”字纹等。这些多样的服饰图案使鄂伦春族服饰更加徐丽多姿。

狍皮制作技艺

狍皮制作技艺是鄂伦春族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产生的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鄂伦春的狍皮生活用品主要有被子、大衣、手套帽子套裤、靴子荷包、挎包等。由于鄂伦春没有本民族文字,兽皮制作技艺及制品就成了狩猎文化的传播载体。这是一部分没有文字的史书,反映出鄂伦春族人的生活观,审美观、宗教思想。是研究鄂伦春民族文化的重要依据。

鄂伦春代表性传承人葛长云,她制作的皮被,套裤、巴掌、皮褥、卡气儿其哈密背包等生活用品结实耐用,被各展览馆收藏。其制作的狍头帽最有特色,现在仍然是一些猎人上山时的备用品。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 孟兰杰

孟兰杰,女,鄂伦春族,1948年生人,小学文化,民间艺人,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乡新生村村民。

孟兰杰生长在鄂伦春族聚居地,自幼看母亲缝制兽皮制品并渐渐跟随其缝制,十几岁时已掌握了熟皮、缝制一般兽皮活的技艺。如今,她全部掌握了传统狍皮手工制作的技艺,能独立完成从剥皮到缝制衣裤成品的制作全过程。

孟兰杰特别擅长缝制长袍、套裤及手套等实用性突出的生活用品,熟皮技艺精湛。难能可贵的是她将濒危的传统熟皮技艺、狍筋线的制作技艺及剪皮花的技艺都保存继承下来,对保护民族文化传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剪皮花也是孟兰杰的绝活,在现存几位本民族狍皮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中,她是唯一掌握此技艺的佼佼者。她在兽皮制品上进行的剪皮、刺绣等装饰也非常典型精到,充分地体现出鄂伦春族的纹饰艺术特征。

孟兰杰制作的男式皮袄、背包等,被新生乡岭上人展览馆、瑷珲展览馆收藏并展出;她缝制狍皮制品的图片于2006年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中心以显要位置展出。孟兰杰现已成为当地鄂伦春族公认的狍皮技艺传承人,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

 

001 (8).jpg

 

002 (4).jpg

 

 

 

上一篇:【北京·民间文学】颐和园传说(市级)

下一篇:【辽宁·传统音乐】岫岩单鼓(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