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香塔音乐法鼓(天津市)传承人:王益和
2021-01-05 13:39
【类别】传统音乐
【地区】天津市
【简介】
天津法鼓始于400年前,在清康熙、乾隆时期最为兴盛,后来经历了战乱和文革之后,天津的法鼓会所剩无几。但这其中有一支西青的法鼓会得以幸存,就是杨柳青十四街的一道香塔音乐法鼓,又称"香塔老会"
在旧时的天津,法鼓常常是用来庆祝丰收、庆贺新年以及在各种节庆、年会、庙会上演出的娱乐项目。是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香塔老会的表演区域,是7层的木质“香塔”,犹如一位将军,磅礴的气势中透着古朴和沧桑。而“站”在它两旁边的6对“花挑”等会具,木雕工艺精美,造型独特逼真,
法鼓表演开始时,连续击鼓3次,鼓声由强到弱,由慢及快,法鼓表演者们在听到鼓声后,纷纷拿起手中的乐器,身体正对前方,目不斜视,在第一个击钹的人双手把钹一扬,连击4下,全体表演者随着击钹的速度合奏起来。鼓、钹、铙、小镲合奏出节奏丰富的韵律,静时如平湖秋月,动时似龙飞凤舞,高潮时如万马奔腾。声音雄浑嘹亮、节奏丰富多变。
香塔老会的音乐一般有法鼓乐、吹奏乐、唱念乐,在特殊的活动中三种乐合一。它所用乐器有鼓、钹、铙、板、笙、管、笛、云锣、罄等。演奏的曲目包括《张公赶子》《三番清吹》等40余首。“香塔老会里的每件乐器和执事道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最‘年轻’的大鼓的鼓台都已经70多年了,6对‘花挑’都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如今这支队伍一共有30多人,成员里最小的20多岁,最大的已经70多岁了,这里的每位成员都能演奏各种乐器。有一些年轻人因为对法鼓的热爱,也充实进我们的队伍里来。
香塔老会得也完整地保存下来,历经了很多波折和磨难,但是它仍然继续顽强地壮大着。
香塔老会前身为香塔善事,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香塔老会是一个民间花会组织,因以木塔为道具而得名。初期是用“香”堆成塔的造型,后来是在白布上画一个塔,都因不能延年使用,就改为用木料制成塔型木架并装上灯笼,点燃蜡烛,照为塔影。清乾隆年间杨柳青西头曹家园“安爷”,用纯正木料制成木塔造型,从此木制塔成为香塔老会的形象道具。
香塔老会表演形式为:法鼓、吹奏和唱念音乐,所用乐器有:鼓、钹、管子、笙、笛子、云锣等。后又添加了茶挑等道具,丰富了表演内容。
王益和为该项目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