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天津市

【简介】

从古至今, 鸡毛掸子一直是中国人收拾房间的必备传统物品。但在凡事都追求极致的天津人手里,却将一把普通的鸡毛掸子做成了走进皇宫的皇家御用品。今天小津带您走进“津门蔡氏贡掸”,一起探寻这门传承一百多年的天津绝活的故事.....

早在清朝咸丰年间,蔡氏贡掸创始人蔡锡九凭一手扎掸子的手艺在京城闯出名堂,当时一把贡掸价值数百两白银,后被举荐为皇宫制作御用贡掸。民国时期,蔡家迁到天津。现在的蔡氏贡掸第四代传承人蔡成浩13岁时就跟父亲学会了制掸手艺。1955年公私合营,蔡家人陆续进工厂上班,贡掸手艺被放弃了。2003年底,蔡成浩老伴想从卖掸子的土产店捡点鸡毛回家,走了一圈,她回来说:“一把掸子竟然卖38元钱!”听了老伴念叨,蔡成浩心里一动,自己是贡掸的嫡系传人,干脆再试试扎掸子吧。2004年大年初六,蔡家父子奔赴河南采购原料,重新扎起了掸子。由于蔡家的掸子选料好、工序多,卖价比普通掸子贵出好几倍,市场反响非常好。如今,制作贡掸的手艺已传至蔡成浩子女的手中,女儿在天津陪老蔡,儿子则将“蔡氏贡掸”的店铺开到了北京。

制作一把掸子非常繁琐,且都是纯手工操作,要想制作出好的鸡毛掸子,要精选上百乃至上千只相同颜色公鸡的上等翎毛,经过18道工序精心扎制而成。蔡氏贡掸取鸡毛的方法有着‘鸡毛打三把毛’的绝活,取下来的毛是活的,有光泽、有灵气,轻轻一抖,毛很活脱,还像长在鸡身上一样,难怪称其为“行走的鸡毛掸子”。   

绑扎也很有诀窍。成品掸子藤杆和扎制掸子的鸡毛根部要垂直,乍一看,就像长在鸡脖子上一样,而鸡毛的尖端和藤杆必须平行,这样扎制的掸子才能层次鲜明。更考验人的是蔡氏贡掸无论多大多长,都要一口气绑完。


上一篇:【传统技艺】子火烧、一品烧饼制作(天津市)传承人:蔚俊芝

下一篇:【传统技艺】坝漆制作技艺(利川市)传承人:洪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