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盐母和盐母庙的传说(天津市)
2021-01-04 11:31
【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天津市
【简介】
五代战乱,幽州地区傍海煮盐的灶户,走死逃亡,不仅“盐绝岁久”,就连生产盐的技术也断代了,元代赵铸的碑记和明代陈九功的碑记,都详细记载了盐母神话的起源,证明盐母神话及盐母庙始于五代。盐母显灵共有两次,第一次是五代战乱之时,芦台忽然有一位外来的老大娘,教人们刮土煮盐,不几天这个老大娘不见了,于是人们认为这是神仙点化,一致倡导为盐母立庙。第二次是历经后唐和辽,金三朝之后,汉沽盐业由初兴到鼎盛,由灶煎到开始向滩晒的转折时期,元朝平州路廉访使赵铸,来芦台到盐母庙祈祷,第二天黎明有人告诉他“台南十里,皎白如春雪者十数顷,其厚寸余,迫而视之,则盐也。”此传说是盐母第二次显灵。指点人们认识海水经日晒结盐的自然现象,这就是民间传说的“盐母显圣,易煎为晒。”
经元末明初的战乱,芦台盐母庙几乎湮废。明朝青州分司同知陈九功,初到芦台盐区察访,当时他见到的是盐母庙的庙基,经询问才知是盐母庙,当地人竟介绍错了,说是“盐公”庙。他从废墟中发现了元朝赵铸的庙记碑文才知是“盐母”庙,认为官不可无舍,神不可无居所,于是倡捐重修盐母庙。就在建庙竣工并由陈九功作文祭祀于祠的时候,奇迹出现了,骤然下起大雨,盐被浸,盐民都相拥而归。次日雨停天晴,池中海水都凝成盐,众人都不知盐从何来,说是陈九功修庙而使盐母受到感动。从明代的碑文中可知,当时海盐滩晒是伴随灶煎而并存的。盐母庙于五代始建于芦台,清嘉庆戊辰年再建于汉沽寨上。这是天津特有的庙宇,而盐母则是天津独有的地方神。2013年入选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