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大苏庄高跷(天津市)
2021-01-04 11:17
【类别】传统舞蹈
【地区】天津市
【简介】
大苏庄高跷起源于山西,历史悠久,在晋中一带榆社县出土的北魏石棺上也可看到高跷、杂技的图画,虽然高跷无文字记载,但最迟也应从北魏就开始了,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经历代传人,将此高跷传入我区域大苏庄村。高跷也称拐子,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进行表演。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
表演首先扭出各种场面,然后表演中进行 “大劈叉”、“ 鹞子翻身”、“蝎子爬”等各种难度大的动作。
“傻小子扑蝴蝶”,是高跷中的一出小戏,既有故事情节,又有许多高难度动作。这个节目由两人表演,女青年饰演白蛇,挑着蝴蝶前行,男青年饰演小生,持扇扑蝶,嬉戏追逐,甚为活泼、生动,趣味性很浓。这两人在表演中,有“蹲走”、“跳桌子”、 “鹞子翻身”、“单腿跳”等技巧动作。
“渔翁捉鱼”,也是高跷中的一场小戏,既有故事情节,又有许多高难度动作。这个节目由两人表演,男青年饰演青蛇,挑着鱼儿在地面游来游去,另一男青年饰演渔翁,双手捉鱼,嬉戏追逐,甚为活泼、生动,趣味性很浓。这两人在表演中,有“蹲走”、“跳桌子”、 “鹞子翻身”、“单腿跳”等技巧动作。
文高跷的腿子一般在1.5米左右,武高跷的腿子在1米左右,常以幽默、诙谐、讽刺的手法揭露社会弊端,被誉为“活的漫画”。表演时间,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的闹“红火”活动中,高跷是整个活动中的一种表演形式。这种活动内容机动性大,行动比较自如,可以在大场中表演,也可以走街串巷进行表演。现在大港区域内多个村流行,是大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文艺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