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俗

【地区】天津市

【简介】

小辛庄秧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从山西迁移人口而随之带来,具有陕晋秧歌的浓郁特点和特色,经过几百的积累、演变和同化,现已成为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它以激情奔放、钢柔舒展、诙谐富趣而闻名,这其就包括小王庄众乐高跷会地秧歌的一种形式,表演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表演时伞头在前、次之棒头,依次为白蛇、青蛇等形成长龙阵型,由伞头指挥变换出各种阵型,以伞头为号令然后表演:(1)傻小子扑蝴蝶。傻小子扮像以傻丑为主,但在表演中傻中有俏、表演精巧,看似傻实为精明,表演中经常做出惊人之举。(2)老渔翁摸鱼。(3)小车会。主要人物老婆拉车,老头推车,车上坐着小媳妇,傻小子在旁耍逗。(4)拿大妖(也叫锔大缸)。主要人物小炉匠和酸老婆对唱,唱词诙谐幽默。音乐伴奏以唢呐、二胡、笙、堂鼓、小钹、手锣、梆子为主。(5)“上象”。由白蛇、青蛇等人物将老渔翁扛起,上面坐有一玩童,手舞彩绸,老渔翁口咬一条长长的红彩绸,由傻小子牵着彩绸在前领舞,乐队奏“将军令”,吹打并起,节奏鲜明,乐曲欢快,表演喜庆。有时伴奏华北民歌《放风筝》曲调,边吹边唱边扭。整个队伍舞蹈步法主要是“三步一隔”,即走三步、踏一步,当秧歌队串街走阵时,主要以两竖排队相互交叉走“三步一隔”贯串始终。

小辛庄秧歌是天津市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主要分布在滨海新区西南部小王庄地区,明代随着人员的机械变动传入该地区至今。当地先民,为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借助无拘无束的手舞足蹈,来抒发情感,磨炼性格,寄托美好生活的向往。历经当地人民世世代代不断地继承和发展,逐步形成目前艺术种类。它反映了农业社会、农村生活的部分特征和农民乐观诙谐的精神风貌,凝聚着历史、文化、艺术、传承价值。但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老艺人高龄化、年轻人参与少等原因,小辛庄秧歌的传承面临着严峻形势,亟待抢救和保护。


上一篇:【传统体育】新河燕青拳(天津市)

下一篇:【传统音乐】五音武法鼓(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