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拉萨市
  【简介】
  西藏自治区第四批区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是藏族人民的主食。它甜美可口,营养丰富,它不仅便于食用,热量高,很适合充饥御寒,还便于携带和储藏。在红原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你双手端来喷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糖叠叠层层摆满桌。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奶油,糌粑是将青稞炒熟后,用手磨磨成的粉。
  藏族人历来以糌粑为主食,尤其是牧民,因为吃法简单,携带方便,很适合游牧生活。牧民出远门时腰间总要挂一个糌粑口袋,饿了,就从口袋里抓把糌粑吃。有时,他们从怀里掏出个木碗,装些糌粑,倒点酥油茶,搅拌几下,抓起来就可以吃了。藏家人的早晨,从一块糌粑开始。藏家人每天的主食是它,逢年过节,祭祀时的贡品是它。出门的人,行囊里装着的干粮也是它。许多人即使走遍了天涯海角,尝遍了各种山珍海味,心中最挂念的食物,还是它。
  糌粑,名字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稞炒面。糌粑的制作方法是,将青稞(属大麦类,有白色、紫黑色二种)晒干炒熟、磨细、不过筛,这样制成的炒面便是可以食用的糌粑了。糌粑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藏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
  捏糌粑需要技巧,堆堆尖尖、满满一碗糌粑面,揉成团的过程中,不撒、不漫、不干、不稀,糌粑团干湿匀净才是好手。有时也把糌粑面和酥油和匀,压实,掺上清茶或酥油茶,边喝边掺,茶喝到一定程度,就用舌头舔被茶浸泡的糌粑,舔一阵,再掺上茶,喝了,又舔。有熟练的,能够把碗舔得干干净净。有剩下的,就揉捏成团,就着茶水吃下去。
    

上一篇:【传统技艺】“拉拉”奶酪制作技艺(那曲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芒羌”鸡爪谷酒酿制技艺(日喀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