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仡佬族民歌(铜仁市)
2020-12-31 12:05
【类别】传统音乐
【地区】铜仁市
【简介】
仡佬族民歌自古以来就流传于武陵山脉一带的石阡仡佬族民族村寨中,传承历史久远。石阡仡佬族民歌,形式多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仡佬族民歌,数百年来蕴含和唱述着仡佬族人的人生礼俗与生活形态。
主要分抒情类(含情歌、生活歌),情歌在县境统称为山歌,大多在山野、田间进行演唱,内容反映仡佬青年的婚恋生活。生活歌以民间小调见长,幽默风趣,曲调极为丰富,风格各异。
叙事类(含时政歌、仪式歌),唱诵相间,以“长帘子”即简单的曲调反复吟唱长长的歌词,其歌词有如门上挂的一幅幅长帘,故名。时政歌反映某一时代政治、军事、经济活动的歌。仪式歌①孝歌在民间流传久远,娱丧之俗仍然自成风气,沿袭至今;②哭嫁歌是旧时流行于城乡的嫁女歌,哭腔伴有若干段哭词。③酒歌为民间待客助兴的仪式歌。④儿歌,教唱时辅助简单的动作,大多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童谣。
号子类(含打闹歌、石工号子和船工号子),打闹歌沿袭“薅草锣鼓”的特殊演唱形式;石工号子在撬动大石时所唱;船工号子水运拉纤喊唱。号子类民歌曲调丰富,流传面较广。
仡佬族民歌伴随着仡佬族的形成而萌发,仡佬族是贵州历史上的原住民族,石阡有仡佬歌谣“仡佬仡佬,开荒辟草”,从仡佬族人定居于石阡这片土地上之时,仡佬族民歌便随着他们一起生长。 据古文献记载:早在秦朝赢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于今县境西部置夜郎县,隶属象郡,元设长官司,明置石阡府,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明代贵州《嘉靖图经》有载:“石阡之仡佬、丧葬击鼓而歌,男女围尸跳跃。”明清两代编修的《石阡府志》记载:“(石阡府)苗民司曰仡佬;石阡北部多有仡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