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传统舞蹈

【地区】嘉峪关市

【简介】

地蹦子是传统的民间舞蹈,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巫术或者是祭祀仪式。地蹦子它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经过长期的衍变发展,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和意义。在远古时期,地蹦子主要反映一种对天地和神秘的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明代以后,嘉峪关下“明妃衰艳抱琵琶,文姬幽怒拍胡笳”(易君左《登嘉峪关放歌》。各民族的交往活动频繁,流传下来的歌舞大多有很长的历史渊源。由嘉峪关地蹦子而产生的历史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根据它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内容,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过程和演变形式。

嘉峪关地蹦子又叫“老社火”、“跑打场”、“秧歌子”,是流行在嘉峪关民间的一种古老的集体舞蹈,它有说有唱,载歌载舞。说唱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有唱人们对美好生活前景的向往,有唱通过辛勤劳动而获得丰硕成果后人们愉快的心情等等。

嘉峪关地蹦子不仅舞姿朴实矫健,而且跑跳花样很多。舞蹈表演多为舞段组合形式,基本动作有“一字长蛇”、“龙摆尾”、“四门”等。四个天王边跳边即兴唱一些“四六句”式的贺词、祝语或吉利话,唱腔高亢粗矿,唱词诙谐风趣。地蹦子形式活泼,短小精悍,演出不受场地条件限制。节奏欢快活泼,音韵清脆和谐,形成一种轻松喜悦、流畅抒情的格调。然后由丑角领着旦角上场,跑完圆场步至台中,两人对舞一段,再组合后造型亮相。




上一篇:【民俗】夏河香浪节(甘南藏族自治州)传承人:道吉扎西

下一篇:【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蒙古马耐力赛(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