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

【简介】

卓尼木雕已经有700多年历史,并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藏式木雕是甘南卓尼独有的一门手工技艺。

远至青海格尔木地区,近到当地著名的禅定寺,了解并喜欢藏文化的人,都知道安玛尼大师及他手艺的第二代传人——其弟安拉目九。与多存在于南方各地的汉式木雕相比,藏式木雕雕刻的刀法和花纹有其独特韵味在其中。安玛尼大师通过多年琢磨与不断自学创作的立体(圆)雕,在藏族地区被广为应用,非常受欢迎。“雕这样一个纯手工的摆件需要的时间太久,找我们雕刻的市场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到现在,还有别人前年定的佛像没做完。”安拉目九这样告诉我们。

2011年,安玛尼和安拉目九搬离住了20多年的禅定寺。来到卓尼清水镇安家,他们在自家院中成立了当地唯一一家藏式木雕工作室。

“我和我哥不是什么‘工艺美术大师’,就是个雕木头的匠人。也别叫我老师,你们叫我‘安师傅’就成。”说起别人给自己的这个称号,安拉目九的脸上尽显谦虚。

我们来到家里时,安玛尼大师正坐在自己平常雕木头的桌子前等着我们。欣赏着他完成的一幅幅精美作品,让人感觉他仿佛拥有天下最灵巧的十指。但命运总是不尽如人意,安玛尼的双手是残疾的。

1968年,只有17岁的安玛尼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因家里没有条件及时医治,导致病情恶化,肌体萎缩。熬着熬着,两三年后病自己好起来了,可他的十指却变形无法伸展,落下了终身残疾。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安玛尼经历过痛苦中的困惑迷茫,但家人的爱心让他重新有了生活的勇气。为了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存,安玛尼静下心来开始学木雕。对于安玛尼来说,十指变形的双手连捧碗都相当困难,更别提拿刀雕刻,但安玛尼下定决心要试一试。这一刻,就是五十年。

木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涉及雕刻、设计、书法、绘画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这一切都得从头学起。自此,安玛尼凭借自己的勤奋,从简单的木刻入手,边学习边雕刻。忍着疼痛磨炼自己,他把精美的唐卡、庄严的佛像,作为心中最好的老师。悉心观察,认真揣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痴迷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只上过几年小学的安玛尼,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字与图形尺寸之间的关系。他在雕刻前绘制的草图全部都是1:1的模型,家里现在还保存着他早些年为大尊佛像设计画的大尺寸草图。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安拉目九开始跟着自己的哥哥学习木雕手艺。三十多年下来,安拉目九的雕刻手艺也变得十分精湛,并在哥哥的创作基础上继续创新,确立了属于自己的木雕风格。五十六岁的安拉目九,有两个儿子和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孙子。大儿子和安玛尼一样,成为了出家人。二儿子则从小跟着他自己学木雕,用安拉目九的话来说,“他现在也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因为身有残疾,安玛尼弟兄俩对残疾人拥有一门生存技能的重要性深有体会。近年来,在政府的专项拨款支持下,他们为当地残疾人免费教授木雕技艺,以帮助他们自强自立。现在的工作室里,有位聋哑人已经跟着安拉目九学习了三年多的木雕。安拉目九师傅的口中,这位小伙子是“极有木雕天赋”的人。“我给他只需要做一遍,他便可以自己动手琢磨出其中的方法。我不仅为他免费教授技艺,同时给他提供住的地方和吃穿用品,只要他愿意学,我这里他可以一直待下去。”安拉目九愿意牺牲自己的创作时间来带徒弟,所求的也不过是希望可以有人把这门手艺坚持下去,传承到底。

安拉目九的两个孙子现在上小学。问起他们和木雕手艺的缘分,安拉目九摸着下巴笑了笑,“从他们记事起,我们平常干活的时候他们就会在旁边看着,时不时凑上来问问我们这个步骤是干嘛的,要怎么做。这么几年下来,受我们的艺术熏陶,他们拿起刻刀时,自然而然也能雕出来一些小玩意了,时不时还能有很多自己的创意在里面。”


上一篇:【传统技艺】卓尼木雕(甘南藏族自治州)

下一篇:【传统技艺】卓尼木雕(甘南藏族自治州)传承人:安拉目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