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藏族面具制作技艺(拉萨市)
2020-12-29 16:35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拉萨市
【简介】
西藏自治区第二批区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早期面具制作材料用红土或纸浆、石膏、白布、纸、面胶(浆糊)等制成坯型,颜色主要用石色(涂色2-3次)最后刷桐油、清漆2次定型。随着时代的发展,材料的更新,制作工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选取尺寸大小合适的松脆白土云石,在白土云石上琢雕出面具雏型。用薄布撕成小块用骨胶和面胶在面具坯型上层层紧贴加裱至一定厚度为止。待布胎干后,用快刀将其表面削平修整,再用浓缩的“白土浆糊”涂抹布胎表面(干后再涂,反复数次)。泥浆干之后,方能“合佐达尔”(先用粗、细砂布砂平,再用磨石耐心打磨),并用竹篾及皮绳固定面具内部。最后赋彩精绘,刷漆定型,装戴各种佩饰。主要神佛面具可随其神佛法位高低和人们尊崇程度扩大“面具”尺码,大者高度可达数尺。 所用颜料要求十分严格,早期用石色,但根据地区和经济条件所限,经济条件差的所用颜料为现代广告色,经济条件富裕地区,亦使用纯金金粉和德国、美国进口矿物颜料,边磨砺边描绘。色相偏爱纯红、纯黄、纯蓝、纯绿、纯黑、白等色,很少用中间色调。用色要求单纯、洗炼、艳丽。图案花纹具有装饰风味,且色彩对比强烈醒目,清漆涂面,显得浮光闪亮,烘托出面具凝重、威严深奥莫测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