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及杂技】梅山武术(湖南省)传承人:晏西征
2017-05-07 13:37
晏西征,男,1947年5月出生于武术之乡—湖南新化。中华武林百杰之一,中国武术协会委员,湖南省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一级武术师、高级经济师。先后任湖南省武术馆馆长,岳麓诗社副社长。
他5岁丧父,母亲23岁守寡辛勤地养育着他们兄妹三人。他母亲罗则柔是一位知识女性,源于书香门第,后任代课教师。她含辛茹苦之余时时不忘了给儿子讲岳武穆精忠报国之类的英烈故事,于是晏西征从母亲和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身上学到了谦虚、忍让和博爱,学到了坚强、勇敢和进取,学到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他受益终身。
在他创建的梅山武术文化城的城楼前,高扬着一面杏黄大旗,上书“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他将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及自赋《满江红》等刻在梅山武术文化城的碑林上,并在后面刻了他自己的一段后记:武穆文武兼备,尽忠报国;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皆为后世楷模。愚虽布衣,然幼承母训,学文习武,亦知“位卑未敢忘忧国”也。先母尝有示儿诗曰:“含辛茹苦育西征,望尔修成文武身,岳母情怀鹦鹉句,精忠报国建奇勋。”每读忠烈文词,怀念慈母遗训,追思先贤往事,感慨万千,声泪俱下,乃刻武穆手书武侯前后出师表及其自赋《满江红》等于石,与后人及弟子共勉之。以资激励自己和儿女及弟子们奋发向上。
他自幼非常聪颖,酷爱传统武术,课余跟本地拳师游本恒学习梅山武功。小小年纪,就把梅山武功练得出神入化,在当时新化武术界就小有名气,停学后他又去少林寺学武深造,拓宽视野。他深知中华武术渗透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于是,他一边继续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一边勤奋苦练武功和领悟技击精要,通过长期的勤学苦练,他的名气与功力与日俱增,一举荣获了一级拳师资格证书,创建了新化第一个正式的民间武馆——“兴武拳社”。
他是从千锤百炼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他授徒坚持“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学武先学德,练功必练忍”。他对“忍”字有独到的理解和看法。他说:为人礼让谦恭,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而且忍能化解对方怒气,忍能唤醒对方良心。弱者能忍,使人同情,强者能忍,令人尊敬。忍乃处世之法宝,防身之绝技,因而,他时时处处,为人处世,以和为贵,以忍为高,并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梅山武术是流传于湖南省的传统武术流派。新化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她不仅孕育了许多历史名流,而且培育了世代操习、闻名遐迩的梅山武术。
2014年11月11日,梅山武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山武功不论是徒手套路还是器械套路,均讲究“神、气、意”三者有机结合,要求“气流丹田,心与意合,意与心合,气与力合”。“桩固势稳,出手泼辣,发劲凶狠,吐气抑声”。新中国成立时期,梅山拳术被做为“增强人民体质”的传统体育项目而得到发展。1984年,该县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武术之乡”的称号,1983年2月,在县体育馆成立了武术协会、武术馆,全县各区镇均成立了武协分会,有50个乡镇成立了武术辅导站,大大普及了群众武术,全县城乡的大多数男女老少,都有着良好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