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艾赤派藏文书法技艺(山南市)
2020-12-29 10:25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山南市
【简介】
公元七世纪中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执政时期,为规范文字,引进佛法,派遣大臣吞米·桑布扎为主的有志之士前往印度,留学深造。吞米·桑布扎历尽千辛,学成归来之后,以古象雄文字为基础,吸纳古印度、古波斯等不同古文字的优点,结合藏族文化实际, 完善性地创制了现用藏文字,并按字体分为“乌钦”和“乌梅”两大书法字体。吞米·桑布扎创制藏文之后,在吐蕃王朝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八大“乌钦”体书法大家,从而“乌钦”体形成了八大书法流派体系,并在不同的区域内流行发展。书法家琼布氏·玉赤对“乌钦”字书法多年实践,潜心研究,结合佛教坛城度量尺度进行了规范,便广为流传,成为藏文“乌钦”体之典范,史称“琼赤”(即琼布玉赤之书法)。后该书法流派分离出两大流派。即:发展、盛行于山南曲松艾地方为中心的“艾赤”流派和盛行于尼木地区为中心的“尼赤”流派。在不同的地方或用场世代相传,直至今天。虽然“尼赤”流派具有数百年的传承历史,其书法大家层出不穷,声名远扬,但如今由于诸多历史原因,造成青黄不接,濒临失传。因此拯救、抢救这一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