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济宁市
  【简介】
  孔尚任,字聘之,一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号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清初著名的戏曲作家。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孙。
  孔尚任少年时,随父学习,闭门苦读。青年时代,曾热衷科举,中秀才后,屡试不第,便隐居曲阜城北的石门山,博览群书,获得广博的知识。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孔尚任35岁时,应衍圣公孔毓析之请,出山为其夫人张氏治丧。《出山异数记》云:“康熙壬戌秋,予家六十七代大宗衍圣公毓析,束书加币,敦予出山,治其夫人张氏丧。”后被委托编修《孔子世家谱》和《圈里志》,“并选邹鲁弟子秀者七百余人,教以礼乐,更采访工师,造礼乐祭器”(《出山异数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冬,康熙皇帝南巡归京,到曲阜祭孔,孔尚任被荐在御前讲经,并做了康熙皇帝游览曲阜圣迹的向导,深受康熙皇帝的赏识,被破例授为国子监博士。翌年,被召进京,入国子监,仕途生活从此开始。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至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到淮扬一带治河。在此期间,他广泛结识了坚决不接受清朝官职的明朝遗老,了解了不少明末清初的重要史实。他还游览了不少名胜古迹,如在扬州拜史可法衣冠家,在南京观览明故宫、拜明孝陵、观赏秦淮河,并结交了不少诗人、画家及隐逸之士,搜集了许多资料,加深了他对明朝覆灭的哀痛、惋惜情绪,为他以后创作《桃花扇》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孔尚任回京后,仍任国子监博士,后任户部主事、承德郎、广东司员外郎。他在任职期间,利用公余致力于戏曲创作。经过艰辛的酝酿、构思,惨淡经营,历十年寒窗,三易其稿,历史传奇《桃花扇》,终于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脱稿。《桃花扇本末》云:“予未仕时,每拟作此传奇,恐闻见未广,有乖信史,寤歌之余,仅画其轮廓,实未饰其藻采也。然独好夸于密友曰:‘吾有《桃花扇》传奇,尚秘之枕中。’及索米长安,与僚辈饮宴,亦往往及之。又十余年,兴已阑矣。少司农田纶霞先生来京,每见必握手索览,予不得已,乃挑灯填词以塞其求,凡三易稿而书成,盖己卯六月也。”《桃花扇》写成后,轰动京城,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誉。孔尚任因写出《桃花扇》之故,在当时剧坛上享有很高声誉,与《长生殿》作者洪升齐名,有“南洪北孔”之称。
  历史剧《桃花扇》,以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明王朝覆灭,清兵乘机入关南下为广阔背景,是以明末著名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1644年,清兵入关,民族矛盾突出,广大人民盼望新建立的南明王朝能出兵北征,收复失地,但南明福王不以国家为念,昏庸、荒淫,只顾贪恋声色,掌握朝政大权的马士英、阮大钺之流,结党营私,独揽大权,迫害关心国家命运的侯朝宗等复社党人,排斥像史可法等正直而有才能的抗清将领,驻守在江北四镇的将军们,争权夺利,倾轧火并,自相残杀,终于导致了南明王朝的灭亡。《桃花扇》通过迭宕曲折的戏剧情节和生动的艺术形象,描绘了明末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明末腐败的政治和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再现了南明福王小朝廷的夜亡历史,抨击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能,鞭挞了误国的权奸和叛贼,讴歌了爱国志士的民族气节,进而揭示了福王小朝廷乃至明朝三百年基业覆灭的历史教训。正如作者在《桃花扇小引》中所说:“《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缤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
  《桃花扇》创作的成功及上演后引起的强烈反响,使清政府极为关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秋,康熙皇帝命令内侍向孔尚任索取《桃花扇》剧本,孔尚任于半夜里将剧本送进宫中。第二年春天,刚晋升为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的孔尚任,被革除官职。康熙四十年(1701年)年底,孔尚任回故里曲阜。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卒于家,享年71岁。孔尚任的作品,除《桃花扇》外,还有与顾采合写的《小忽雷》传奇,有诗文《湖海集》、《石门山集》、《长留集》等。

上一篇:【民俗】合水面塑风俗(庆阳市)传承人:孙永琴

下一篇:【民俗】合水面塑风俗(庆阳市)传承人:左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