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传统舞蹈

【地区】陇南市

【简介】

文县池哥昼是遗存于白马藏族生活中的一种原始古朴的群体祭祀舞蹈,千百年来一直承载着白马人的喜怒哀乐。目前,传统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革,池哥昼的传承链出现断裂,亟待抢救保护。班用明为该项目传承人。

每年春节期间,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畔的村村寨寨都有表演面具舞“池哥昼”的习俗。正月初五,白马藏人在寨子的大场里预习面具舞,正月十三开始正式跳,有的寨子正月十四、十五才开始跳,至正月十六结束。舞蹈者头戴面具,扮成“山神”、“菩萨”、“小丑”等模样,挨家逐户地欢跳,意在为村民驱鬼除恶、驱邪消灾、避难免罪,以迎接新的一年吉祥和顺。整个场面非常古朴豪放、庄重热烈,既富有神秘气氛,又充满了浓厚的娱乐色彩。

对于白马藏人来说,面具舞既是舞蹈,同时又是一项神圣的祭祀活动,不能轻易跳。每年正月十五日跳完以后,即将面具、服装、道具等收藏起来,要等到来年春节再跳。平时一般不能随便将面具拿出来。由于记者提出要求,在同行的文县县委报道组刘二银及铁楼乡乡长班树怀协调下,经该村村支书和其他老人同意,指定村民杀鸡敬神后,才请出“池哥昼”面具。

据班乡长介绍,白马藏语称面具为“池哥申耿”。面具舞,文县白马藏人称“池哥昼”、“池哥蹈”、“仇池舞”、“鬼面子”、“十二象”,四川平武白马藏人称“曹盖”。池哥昼是白马藏人从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至今的一种传统祭祀活动和民间舞蹈。

白马藏人面具舞的舞蹈队列,统称为“仇池冒”,一般由九人表演,均为男性。其中四人扮成山神,叫“池哥”,为四弟兄,象征白马藏人祖先达嘎、达玛的四个儿子;两人扮成“菩萨”,也叫“池姆”;两人扮成夫妻,又叫“池玛”,还有一个十多岁的儿童扮成猴娃子。四个“池哥”,人人头戴青面獠牙的木雕彩绘面具,上插锦鸡翎,翻穿羊皮袄,背负一串铜铃,足蹬牛皮靴,左手持宝剑,右手握牛尾刷,形象凶猛恐怖,舞步遒劲粗犷,舞姿有杀野猪、打老虎、剥猴皮的动作。两位“池姆”,头戴雕菩萨面具,眉慈目善,端庄秀丽,身穿洒脱漂亮的宽袖对襟长裙,手持一方花手巾,紧跟“池哥”之后,舞姿以模仿种庄稼和家务活为主,一步一合掌一屈腿,一步一转体别腰,舞姿柔和优雅,轻盈飘逸。夫妻“池玛”,丈夫身穿麻布长衫,头戴草帽,妻子身着白马藏人一般妇女装束,唱说白马藏人的苦难和历史变迁。猴娃子脸上抹锅灰,身穿破衣烂衫,相当于戏剧中的丑角,说笑话,唱怪歌,前后随意乱唱狂跳,喜乐无常,主要作用是逗乐,增加欢乐气氛。相传,白马藏人由四川北迁时,遇一四川男子,后与一白马女子相爱私奔,遭族人蔑视,故在表演时这个脚色脸抹锅灰,扮作“另类”。




上一篇:【传统舞蹈】池哥昼(陇南市)

下一篇:【传统舞蹈】哲仁嘿(呼和浩特)传承人:珊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