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朱允德,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扁担戏最后一位艺人。

他7岁开始学艺,一唱就是50多年。7岁随叔父学习扁担戏的朱允德是界首扁担戏第三代传承人。 16岁那年,他第一次离家出远门唱戏。此后几十年,他像父辈那样每天挑着几十斤重的挑子走上四五十里路四处流浪,3个月才能回家一趟。河南、山东、江苏、河北.....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唱腔。

在传承父辈演技的基础上,朱允德对扁担戏进行大胆创新,自制道具,雕刻木偶,用泥捏人。他自制的口哨,能吹出多种戏曲曲调,尤其擅长豫剧唱腔。他演唱的代表剧目有《武松打虎》《大闹天宫》《香莲告状》《猪八戒背媳妇》《捉特务》等。这些故事融入“扁担戏”轻便、灵活、诙谐的表演形式中,百姓们喜闻乐见,在河南、山东等地享誉一时。

1989年,他应邀参加了界首市庆祝建国4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荣获优秀奖。 

2000年,为挖掘和挽救扁担戏艺术,界首市政府投入1万余元,用于资料整理、影像制作和艺人生活补贴。朱允德重新走上了扁担戏演出舞台。 

近几年来,朱允德先后在铜陵市和合肥市参加了安徽省首届和第四届民族文化艺术节。

2011年,界首扁担戏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允德被评为扁担戏“代表性传承人”。


上一篇:【曲艺】萧县坠子(安徽省)传承人:陈凤英

下一篇:【曲艺】寿州大鼓(安徽省)传承人:柴现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