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元宵节(辽西朱碌科黄河阵(辽宁省朝阳市 国家级)
2020-12-23 16:06
【名称】:元宵节(辽西朱碌科黄河阵)
【类别】:民俗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朝阳市
【保护单位】:辽宁省朝阳市
【项目简介】:
九曲黄河阵只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商汤文化的产物,相传来源于古代神话故事《封神演义》,为三仙岛上云霄、琼霄、碧霄三位娘娘所摆。黄河阵根据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易理,以九百六十一根杆为点,相连而成乾、坎、艮、震、坤、离、兑、巽八宫。八宫之外,又设中宫,从而构成复杂的九宫八卦图,复杂难辨,神鬼莫测。
黄河阵最早来源于春播的祭祀大典。春节曾被指为“立春”,意思是春天的开始。传统意义的春节从初一开始到十五结束,以寓新一轮播种即将开始。黄河阵也是在古人生产力、医疗水平极端低下的情况下,为繁衍生息而进行的祈求人口繁荣、土地丰收的祭祀活动。
朱碌科黄河阵
朱碌科镇位于建平东南部。“朱碌科”在蒙古语中的意思是“心脏”,曾经是这一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朱碌科黄河阵又称“黄河会”、“跑黄河”,清嘉庆年间由当地举人蔺喜臣从关内引入,至今已逾两百年。
朱碌科黄河阵的主要特点
朱碌科黄河阵每年正月初八开始筹备,正月十三安阵谱打点布阵。首先,要在阵中心用支架竖起36.5米(寓意一年365天,日子节节高)高铁杆,铁杆顶端安放一木制方斗,即镇阵之宝“混元金斗”。斗外用红纸裱糊,四面写上“风调雨顺”四个大字。里面插上松枝,放入玉米、谷子等杂粮。木斗下面的铁杆顶端焊有四个铁环,用系着带有各色彩旗和彩灯的长绳索等距固定八个方向,形成一个尖状的房形外廓。
正月十五是黄河阵的鼎盛日子,现场人群如潮,月高灯明,五彩绚丽、鼓乐齐鸣。各地秧歌队伍举着会标,打着横幅,敲着锣鼓,吹着喇叭,欢天喜地地来到黄河阵前绕阵而舞。一时阵,阵中烟雾弥漫,阵排天地,势比黄河;阵外一队队秧歌翩翩起舞、礼花绽放,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秧歌在阵外表演完毕,还要列队入阵“跑黄河”。
朱碌科黄河阵的文化价值
朱碌科黄河阵传承至今已二百余年,具体重要的保护、传承价值:
一是朱碌科黄河阵供奉三霄娘子。三霄娘子执掌的法宝“混元金斗”乃人间净桶,凡人之生育,俱从此化生;“金蛟剪”即婴儿出生时剪脐带之剪刀。三霄娘子即生育之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变化中生殖崇拜的一部分,对于研究中华民族发展史有一定佐证价值。
二是朱碌科黄河阵是在“柳条边”政策解除后,由当地举人蔺喜臣引入,反映了知识分子当时的喜悦心情以及对繁衍人都美好愿望和繁荣当地文化的远见卓识,对研究清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是朱碌科黄河阵是古代春播祭祀仪式的遗存,是百姓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大型民俗活动,对研究古代民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是黄河阵根植于民间,持续时间长,参与人数之多,影响地域之广,对研究古代民俗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是秧歌和鼓乐的介入对于烘托气氛、吸引参与者起了重要作用,对于促进秧歌、鼓乐发展以及研究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的起源和表演形式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2012年9月,崔树兴、杨占来入选“第一批建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2014年2月,肖志强、杨金波被列为“第二批建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