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酒泉福禄车(酒泉市)传承人:徐建林
2020-12-23 11:39
【类别】传统舞蹈
【地区】酒泉市
【简介】
“福禄车”又叫“老社火”“秧歌子”,是流行在酒泉民间的一种较为古老而传统的社火舞蹈哑剧,也是春节期间酒泉人民非常喜爱的主要社火形式和重要的娱乐节目之一。福禄车场景舞姿朴实矫健,乡土气息浓郁,以舞蹈形式表现酒泉先民原始婚俗,具有俗、谐、丑、乐、乐舞并茂、粗犷豪放、易学易记、人数愈多愈乐的特点。徐建林为该项目传承人。
福禄车由二男二女表演,即媒婆、姑娘、男子、车夫四个角色。四个角色中,媒婆极丑,是传统社火中的丑角,是福禄车中的“女一号”,常由男子饰演。青年男子饰演第一次推车去媳妇娘家的女婿,农村青年的打扮,是福禄车中的“男一号。短暂的故事在他们之间展开。年轻姑娘饰演新媳妇,表演中她撑着福禄车子在行走,虽非主角,却是最负重最辛苦的人,车夫是配角。福禄车表演的角色个性鲜明,配合默契,动作夸张诙谐,以不同的舞姿或肢体语言将婚俗中这一段里经历的故事演绎得惟妙惟肖,也将各角色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福禄车的表演内容主要突出原始婚俗,以说媒相亲、回娘家等过程场景为主线,具体故事是婚后三天新婚夫妇与媒婆三人一起回娘家的过程。表演时,以彩绸或花布做成的基本道具福禄车,酷似花轿,两侧画有车轮,行走时媒婆用红绳子在前面拽着,由只露上半身的姑娘带着车行,两人的配合要十分协调,表演才能有真推车和真坐车的观赏效果。车速时缓时急,忽而向左,忽而右转,一阵儿平稳,一阵儿颠簸,仿佛路途有多么遥远。年轻的丈夫显得快乐而用力。
媒婆边“走”(可能是坐在车子上)边舞,又是吮嘬她的长长的烟杆,又是点头晃脑暗自得意收了些许礼金,或者为说成了一段好姻缘而高兴,情不自禁地纳一会儿又大又厚的鞋底,其表演因丑到极致而有了审美的奇效。
在一段上坡路中,大抵是媒婆嫌青年男子太慢,又仗着有恩于青年便指责了他。青年男子当着媳妇的面被别人指责,就有些不自在了,于是和媒婆争吵了几句,气不过,索性把车子撂下蹲一旁使性子赌气。眼看天色将晚,媒婆或许是想着她的礼品或一顿丰盛的晚饭吧,开始耐心地给青年男子做思想工作,时而和风细雨,时而连哄带骗,或疾言厉色,或眉开颜笑,甚至拳脚相加也在所不惜。这为他们的即兴表演留下了很多自由空间和可能。演员的表演越大胆越多有发挥,就越能受到观众喜爱。最终,媒婆与青年达成和谐。男青年愉快地推起车子,媒婆则拉起红绳子在前面用力地扯拽着,终于走上了这段高坡路。新媳妇也为此而感到高兴,“携带”车子以优美轻盈的舞蹈配合他们的表演,一路走回她的娘家去了。
福禄车的表演,主要是紧紧依靠鼓点的各种变化来指挥和引领的。鼓点的快与慢、舒与缓、高亢与沉稳,掌握着故事情节的展开、矛盾、高潮、曲折与结局,同时还起到烘托现场气氛,引来观众,激发演员表演情绪的重要作用。有多种变化节奏的鼓点使福禄车这一富有浓厚民间趣味的社火舞蹈,自始至终营造出俗世欢乐而愉快的气氛。离开了鼓点节奏这一强烈的音乐性,福禄车将无法展示其固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