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李探春,男,宋家川镇西车家塌村人,退休职工,编创能力强,表演艺术较高。

吴堡水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探春,从事水船表演已有60余年。他告诉记者,水船表演模仿的是整个黄河行船的过程,这其中有起船、靠岸的画面,也有模仿行船时风大浪急或者逢拐弯、险滩时的紧张场景。在自己的家中,李探春向记者讲述了水船表演的场景:


“噢嗨,噢嗨……”的呐喊声中,唢呐同时起奏,小艄有模有样地解开缆绳,老艄、小艄轻微地摇摆着身体,用桨板慢划,左撑右推,乘船女做摆船动作。此时表演者的动作舒缓,绕场而行,老艄先用抖步或斜身步,而后随着锣鼓节奏扭步前行,乘船女一直用平步,力求彩船平稳,小艄多用“上山步”或“踩四角”。老艄的一声大喊“拐弯了……”此时的水船队伍,动作幅度迅速变大,改作“8 字步”前进,老艄、小艄和乘船女随着音乐的节奏,左右摇摆,前张后合,模仿船在险中的场景,几人还要努力控制船的平稳。停船时,老艄、小艄高喊“噢嗨……”做停船动作,乘船女将彩船原地转圈,而后渐渐停稳,小艄登岸拴船。

李探春告诉记者,之所以要把羊皮袄反穿,“ 为的就是袄上的羊毛可以随着老艄的动作‘筛’起来,把动作放大,将行船时的危险场景形象的表现出来。艺人们还给水船增加了新内容,多是些逗趣或老艄小艄互骂等,直到现在仍有遗痕。现场的观众被搬水船‘骂’( 戏谑)了绝无嗔怒,反倒认为骂了谁,谁就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也会带给谁好时运。有时被骂者也进入场内回敬几句,引得观众哈哈大笑。”


上一篇:【传统戏剧】淮北梆子戏(安徽省)传承人:李金桥

下一篇:【民间舞蹈】吴堡水船(陕西省)传承人:孔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