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金昌市

【简介】

甘肃省永昌县水源镇北地村4社的吕兰生老人,自幼喜好民间艺术皮影戏。少时就跟随爷爷和父亲,经常穿梭于武威永昌等地,演出皮影戏。年幼的他,就痴迷皮影戏。现在是省级皮影戏非遗传承人,也是一位执著的守望者。

全家人共同完成的最后一道工序------穿杆近几十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人们接受和欣赏艺术的手段和媒体的方式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与皮影戏一样的传统文艺传播表演形式,已经基本被新型文艺形式代替,皮影这项传统文艺形式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濒临消失。观众少,传承难,

悉心雕刻现在,随着国家对非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传统文化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观众也日渐多了起来。他们全家,老伴、儿子、儿媳、孙子,都参与关注、支持者这项频临消失的民族文化瑰宝,这使吕老失落的心理,稍稍有点平衡。

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


上一篇:【传统戏剧】永昌皮影戏(金昌市)

下一篇:【传统戏剧】灵台木偶戏(平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