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兰州市

【简介】

《格萨尔》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中的一块瑰宝,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长的英雄史诗,它起源于藏族,后来传播到蒙古、裕固等民族,并且在传唱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再创造,逐步形成具有各自民族特色、渗透各自民族文化的本民族英雄史诗。天祝土族《格萨尔》正是这种情况,它源于藏族《格萨尔》,又不同于藏族《格萨尔》,具有鲜明的土族特色,蕴含大量的土族传统文化。

天祝土族《格萨尔》主要讲述格萨尔从神子到人子,从天界到人间,从一个普通的人到成为部落首领,尔后,降妖除魔,反对侵略,保卫家园;扩大财富,改善生活,带领百姓从畜牧到农耕,从贫困走向富裕的过程……艺术地再现了古代土族人民的创业史。

1987年,原西北民族大学王兴先教授邂逅了天祝土族《格萨尔》传承人更登什加,从此两人开始了因天祝土族《格萨尔》而结的不解之缘。经过多年的抢救和整理工作,他们先后录制了200多盘磁带和大量的影像资料,编辑出版了《土族〈格萨尔〉》上、中两册,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土族《格萨尔》说唱”于2005年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2009年再次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翻开了天祝土族《格萨尔》传承历史的崭新一页。

天祝土族《格萨尔》是以诗歌和散文、吟唱和道白相结合的方式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神话、谚语、格言等融为一体进行传唱,用藏语演唱,土语道白或解释(有时也用汉语解释)。演唱前后均要煨桑点灯,祷告神佛。演唱者与听众要穿戴整齐,演唱的场合要打扫干净。演唱时,一般是一位艺人,有时也有两三位艺人同场演唱,有合唱、对唱及问答,堪称口头表达艺术生动鲜活的样本。

土族《格萨尔》的这些说唱形式和程序是从远古传承下来的,如果在说唱土族《格萨尔》时不进行这些程序,一方面会触犯神灵和格萨尔,另一方面对说唱者(艺人)会有罪过和因果报应的”。就因为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艺人在说唱的前几天要到十里外的山沟深处,取回一些没有受到污染的六至九个泉眼中的泉水,同时还要从此山中背一捆松柏树枝来,准备说唱时用它煨桑,以此来敬奉神灵和格萨尔。说唱前首先要对说唱场地进行清扫和用柏树枝烟熏燎,然后穿戴《格萨尔》艺人特制的衣帽,煨桑焚香、点燃佛灯、供奉净水、念颂祈祷词,还要用酒或净水等敬奉上部天王神、中部财宝神和下部龙王神以及家神和各路山神等。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除病免灾,使六畜兴旺发达,农田物阜年丰;另一方面是对格萨尔的敬仰和爱戴。


上一篇:【传统音乐】江南丝竹(杭州市)传承人:沈凤泉

下一篇:【传统音乐】清水县道教音乐县(天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