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东岸桃核雕花工艺(驻马店市)
2020-12-16 15:27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驻马店市
【简介】
桃核雕花被誉为上蔡民间一绝,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微雕工艺。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四、五百年历史。上蔡县东岸乡人用小小的桃核雕刻成手链、绣球、十二生肖等雕花工艺品,深受群众欢迎,并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
2006年10月,东岸桃核雕花工艺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桃核雕刻工艺发展之初,主要是“桃核扣”。这种“桃核扣”,是先有“扣”,后有雕刻工艺。民间艺人们找来桃核,将其加工成扣子的形状,钻孔,缝缀、固定在衣服上。
桃核雕刻工艺品做出来都非常精美,价格也很低,确实可以称得上是物美价廉。但是不要以为这只是一项赚不了大钱的小手艺,艺人们就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的标准。恰恰相反,桃核雕刻本来就是一种对人要求非常高的工艺,同时艺人们又不愿意放低标准,所以整个制作过程,是非常繁琐而复杂的——这也许才是上蔡桃核雕刻数百年长盛不衰的个中奥秘吧。
雕花桃核扣的原料,是一种野生桃的桃核,大多生长在伏牛山和太行山等山区。正月开花,头伏成熟,果肉苦涩,当地人没有人愿意吃,这里的群众叫它为“扣桃”。正是这种野生桃的桃核,质地却特别好,厚实,耐磨,非常适合用于雕刻各种图案。柴庄、大苏庄、牌坊刘村过去都利用房前屋后及村边闲地曾有大片种植,所产桃核基本可满足本地加工用。随着人口增加,宅基紧张,大多野生桃树因盖房占地,被人为的乱砍滥伐,所剩无几。需量大不够用时,再到伏牛山及太行山区去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