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世医堂中医外科(濮阳市)
2020-12-16 11:23
【类别】传统医药
【地区】濮阳市
【简介】
濮阳县柳屯镇七娘寨“世医堂”中医外科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现已传至第九代。其第五代传人王金磊,由于医术高超,乐善好施,资助贫民,在大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周边乡邻25人联名赠送了长约1.4米,宽约0.9米的“三世名医”木雕匾额,现保存至今。第七代传人王同政,又名王凤久,平易近人,视病人如亲朋,医术精湛,1974年、1977年曾两次参加河南省卫生厅举办的中医经验交流会和豫北地区名老中医座谈会,传播和交流了他的医术和经验,得到了会议的认可和推广,其业绩编入1988年出版的《濮阳县志》。第八代传人王道凯继承和发扬了祖先传承的医风医德,刻苦钻研,对祖传的中医秘方进行了挖掘和研究,使祖传医学得到了进一步发扬光大。《濮阳日报》曾在2006年1月26日A4版、2008年5月29日第三版两次以“心系患者济苍生”为题对其事迹进行了报道。
2004年4月18日,濮阳县人大副主任翟伟、原县人大副主任李殿波、原县政协副主席陈自强等社会各界、周围乡邻60余人联名为其赠送了长约1.6米,宽约1米的“名医世家”“德高医范”木雕匾额。著名书法家郭银堂为其书写赠送了“德医双馨”条幅。由于柳屯镇七娘寨“世医堂”中医外科历史久远,世代传承,疗效显著,名声显赫,2009年12月3日,被濮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濮县政文[2009]186号文件);2010年2月26日,
被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濮政文[2010]33号文件)。2011年列入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柳屯镇七娘寨“世医堂”中医外科主要采用祖传中医秘方,治疗各种皮肤病、烧烫伤、仲痛、溃疡、痈、疸、褥疮、乳腺病、蛇串疮、各种感染等外科疑难杂症及农村常见外科病。祖传秘方主要有白降丹、大金丹、脱药、红白生肌散、红升丹、五色灵药生肌散、珍珠散、祛腐生肌散等外科用药,以及消毒生肌的散结解毒汤、托里透脓汤、仙方活命饮等辅助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