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落腔(濮阳市)
2020-12-15 12:46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濮阳市
【简介】
落腔(原名“落子腔”,俗称“唠子腔”或“捞子腔”,也称“安阳腔”),河南传统地方戏曲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落腔源于民间曲艺莲花落,在宋代时通常是七言句的顺口溜,到了元代,“莲花落”演变成为一种长调。到清代则演化成为一旦一丑登台演唱故事的形式。清代中后期结合黄本地的民间小曲,固定曲调板式命名为“落腔”。 落腔表演形式质朴自然,注重情趣,唱腔轻快活泼、优美俏丽。
在宋代,民间戏艺十分繁荣,那时在广大的城市和乡村处处都有演出的场所,其中最主要的当属瓦舍勾栏,在这种新兴的游乐场中,上演的戏艺节目可达百种,尤以说话、傀儡、杂技、杂剧、影戏为盛,而演绎这种戏艺节目的人,被称为“路岐人”。“路岐人”游走四方,撂地为场,以各种娱乐性的杂耍、魔术、角抵、马戏、歌唱、曲艺谋生,其中也包括情节简单的戏剧性表演。后来,路歧人为了吸引更多人,创作了一种说唱体歌曲,名为“莲花落”。“莲花落”通常是七言句的顺口溜,有时也作故事的引擎,内容多为劝世文,以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艺人们用方言说唱,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的作用,到了元代,“莲花落”演变成为一种长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