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清丰柳子戏(濮阳市)
2020-12-15 12:43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濮阳市
【简介】
清丰柳子戏又称北调子、柳子腔、弦子戏等,是一种古老稀有的戏曲剧种,流行于河南、山东部分地区,由元、明时期的“弦索”系统演变而来,它的曲调是由中原一带流行的民间俗曲小令, 山坡羊、锁南枝、耍孩儿等曲牌和七字句的“柳子调”结合而成,由于“柳子调”更通俗易懂,因而被称为柳子戏。
《中国戏曲史概论》述:南宋时期,宋金对峙,分治南北,北宋杂剧一分为二,形成南戏和北曲两个艺术体系。北曲就是北方所谓的诸宫调。《都城纪胜》载:“诸宫调本京师(汴京——开封)孔三传编撰,传奇灵怪、入曲说唱。”徐渭《南词叙录》载:“元初北方杂剧,流入南徼,一时靡然成风,柳子的一些曲子流入南方”。至今,南方几省还存有类似“柳子戏”的剧种,这些流入南方的曲子,当时别于南曲,独具风格。柳子在元代还不是杂剧,属于北曲宫调说唱长篇故事的曲艺形式。元曲的流行促进了柳子戏的发展,今诸多曲牌如[山坡羊]、[耍孩儿]、[红绣鞋]等保留在柳子戏中。。明初元杂剧四折一楔体制被突破,形成了传奇戏,采用多场戏表演复杂的故事,进而由独具风格的唱腔形成剧种,在河南与山东接壤地茁壮而生。明王骥德《曲律》(卷四)中记载“小曲桂枝儿即打枣杆,是北人长技,南人每不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