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棚口扎制技艺(三门峡市)
2020-12-14 11:13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三门峡市
【简介】
棚口,又叫彩门,是渑池县天池镇东天池村民间艺人创造的一种传统的布扎工艺,驰名宜阳、洛宁、新安等地。
棚口是依据彩门而建,仿古城楼建筑,用竹竿等扎起门框,有固定的尺寸,用各家各户收集来的布整体规划搭成一个城楼形状,依据布的颜色做成各种花形,将整块的布叠成2寸宽,由绳子扎成各种花形和人物、动物形状,并以彩纸点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棚口制作起源于民俗活动,是东天池村民间艺人在与邻村争庙会时形成的。举办庙会时人们装饰彩门,请来能工巧匠,用彩绸扎成绣球,缀上花穗,用棉花、布料做成传统戏剧人物形象,镶嵌在彩门上。
后来人们将各种彩门集中起来,统一设计,精心组织,搭成一座十分壮观的形似城楼的大彩门,这种大型彩门就叫“棚口”,棚口分主楼和两个“八”字墙,由多个彩门构成。
彩门是由木料或竹子做成一扇一扇的门形,然后用彩布编织成各种图案,图案有梅花形、胡椒叶形、方格形等。图案上又用花布、棉花等做成各种动物、植物还有戏剧人物,彩门发展成为一种供人们欣赏的艺术。
搭建棚口最大的高10米,宽14.3米,正楼可通汽车,棚口宏伟壮观,所扎动物、植物、花卉、人物栩栩如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特别是棚正门门框的三翻像或三翻字最具艺术特色。正面和两侧看形状均不同。棚口所用彩布由各家各户自愿筹集搭建,花形颜色会根据布料决定,带有更多的乡土气息。
棚口可以时隔多年搭,也可一年之中搭几次,它结构灵活,是反映群众集体心愿的民间传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