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小街锅贴制作技艺(洛阳市)
2020-12-11 13:25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洛阳市
【简介】
"谈及洛阳美食,很多当地人如数家珍,而小街锅贴必然会占有一席之地。小街锅贴味道美、价格实惠,在洛阳也是广受欢迎的平民美食。然而对于其中的一些故事,想必就有很多人不知道了……
不论是上午还是下午,到饭点儿时或者不到饭点儿时,西工区百货楼附近的那家老店出售锅贴的窗口前似乎总排着长龙。顾客们少则半斤,多则二三斤,争相购买锅贴。那扑鼻的香味让排队等待的过程变得漫长起来。
这时,若你接过刚出锅的锅贴,肯定想赶快品尝,那金灿灿的锅贴细细长长,夹一个蘸醋送入口中,咬断焦脆的锅贴底层,浓香的汤汁即刻伴着肉馅迸发出来,让你迫不及待地想吃第二口。
据相关资料介绍,该饭店前身为清乾隆年间始创于上海的野味香饭店,1956年迁至洛阳,至今已经在洛阳经营了50多年。其产销的小街锅贴油润金黄、焦脆飘香,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
1956年,为支援内地经济建设,野味香饭店自上海迁至洛阳南大街,后来经过公私合营,变为国营的洛阳野味香饭店。1966年,饭店搬迁至西工区小街以北。1971年,当时的回民饭店小街营业部被拆除重建,洛阳野味香饭店被并入其中,并被更名为“红卫饭店”。1985年,红卫饭店划归西工区管辖,更名为“洛阳市西工饭庄”。
关于锅贴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n 刘永康转述了这个传说,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春,因亲人离世,宋太祖赵匡胤心中悲痛,吃不下饭。
一日,他独自在后院散步时,闻到一股香气,感觉心旷神怡。寻着香气,他走到御膳房,只见御厨正在将没煮完的饺子挨个儿放进铁锅中煎着吃。
赵匡胤虽心里难过,但因为数日没怎么进食,腹中饥饿,而这锅内的煎饺闻起来喷香可口,他顿时被勾起食欲,把煎饺送进口中一尝,感觉焦脆软香,甚是好吃,于是接连吃了四五个。由于制作煎饺的容器是铁锅,赵匡胤便为其取名为“锅贴”。此后,赵匡胤还宴请大臣享用这道美食。后来,锅贴渐渐传至民间。
期初,锅贴只是一道佐菜的点心,再加上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整体较低,而锅贴售价较高,所以很少有人问津。后来经过研究改良,特别是在锅贴的和面、制馅、擀皮等方面,更加迎合洛阳人的喜好。渐渐地,小街锅贴成为西工饭庄的招牌菜品。
2009年6月,小街锅贴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西工饭庄凭借其注册的“小街”品牌商标获得“河南老字号”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