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传统舞蹈

【地区】濮阳市

【简介】

龙灯舞又称龙舞、龙灯、耍龙等。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舞蹈,据说始于汉代。龙是中华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由图腾崇拜意识,后演变为祈求丰收、祈求平安的传统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日舞龙灯。龙形品种多样,有“彩龙”、“火龙”等。彩龙龙头五彩缤纷,龙身以各色软段制成,约9制10余节,造型精美。舞时常配以鱼虾蚌壳等彩灯同行。舞龙者不分男女,皆着对襟彩服,系红腰带,手持一节把竿,随逗宝人曲身翻舞,绵延不停。有打击乐器相伴。火龙多用彩龙头,龙身着彩绘龙鳞的粗麻布,每节内有竹笼,内置燃烛或捻子,舞时点亮。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火龙较彩龙长、大,一般10余节,把竿也较长,龙把竿长约2米。因多在元宵夜举行烧龙仪式,故名“火龙”。火龙一般有双龙双宝。

上一篇:【传统舞蹈】五彩纸龙(濮阳市)传承人:黄东记

下一篇:【传统美术】兴化烙画(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