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药】左氏正骨疗法(泰州市)
2020-12-10 09:54
【类别】传统医药
【地区】泰州市
【简介】
兴化市陶庄镇焦含村左得怀医师自幼跟随岳父蒋保善医师学习中医正骨。蒋保善祖上6代行医,专治打损伤外料1970年,左得怀受岳父影响,跟随岳父学习传中医正骨疗法。婚后和要子蒋子香在兴化市陶庄镇焦含村开办了中医伤料私人诊所,专治跌打损伤,周围邻村的患者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
1985年秋,左得怀参加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学院南京分院学习,四年后取得大专毕业证书,1988年经兴化市卫生局考试合格发给《兴化市个体开业医生执照》。左得怀受政府委托先后5次到兴化治水工程团为民工正骨治伤,受到干群赞扬,从此名声大振。
左氏正骨疗法,在祖传师授的基础上,善于学习挖掘祖国传统医药,认真研习古代医籍,创造性地将传统的正骨疗法运用到医疗实践中。公元四世纪葛洪的《肘后方》著作中,记述了骨折脱位的诊断和整复法、夹板固定法,以牵引法复位,用生地捣烂敷之。“以绵布垫伤处,以竹片夹之,急缚,勿令转动”。从而开拓了中国骨伤科小夹板外固定的历史,成为1600多年手足来中国医学史上治疗骨折的大法,葛洪《肘后方》中首次报告了下关节脱位整复法。葛洪的这一位法一直至今还用于临床。
唐代开成九年(公元840年),蔺道人《理伤续断方》书中对骨伤论断整复、小夹板外固定药物的应用,有较详细记载。蔺道人把骨关节损伤分为骨折和脱位,骨折又分为开放和两大。并且首次把骨折分类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两大类。他说。“凡损一月尚可整理,久则不可”。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检查时的要手摸心会,要伤健肢互相对比,注意局部畸形,摸清移位方向程度、力量等,正骨时与运用“拔伸、用力收入,正、按、导引”法。该书还介绍了肩关节脱位,“靠背椅式”复位法。“恐后伸不得”就是说提防关节直,主张固定与活动结台的治疗现点。左得怀认为这些疗法至今还有着重要的床价值。
元代末叶公元1337年,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筛选了历代治伤的方药总结为“二十五味伤药,随症加减法”,对后世影响大。急亦林将四肢骨折和关节脱位,归类为“四折骨、六出”。四折指监骨,前臂青,股骨,胫骨长骨干折:六出指,肩、肘、腕、膝等六大关节脱位。急氏的总结对全身的主要骨关节骨折脱位都有了重大的认识,他还发明了脊柱骨折悬吊复位法、过伸牵引法。他认为单统用手整复是不可能的,危亦林的过伸悬吊复位法原理不仅在我国医学史上是先例,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创举,外国医学家戴维斯氏于1927年才应用悬吊法治疗脊椎骨折。
到了明清时代大量的骨伤科书籍不断出现,都成为左得怀习医的必读书籍。左氏骨伤科,从医几十年来,在祖传师授的临床实践中,传承了祖国医学。中医骨伤科在诊断治疗中,道循古人治疗经验,古为今用。在治疗骨伤中,摸诊非常重要,《正骨心法要旨》说:“摸者,用手细细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筋歪、筋正、筋断、筋走等。以手摸之,自悉其情。”通过医生的手对损伤局部的认真触摸,可了解损伤的性质,有否骨折脱位从摸得的形态、移位的情况,从而判断骨折的性质,在脱日的诊断上摸出四陷突出,可以辨别脱出的方向。治疗时采用“手法",进行整复。《医宗金》说,“接者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
目前左氏骨伤的诊治方法一般以四诊加摸法,对比法、量法及八纲为基础,结合X光片检查。手法正骨一般以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为基础,以拔伸、牵引、擦正、折顶、旋转、屈伸、挤捏、摇晃、分骨、合骨等灵活运用,正复完毕,小夹板外固定,及时调整松紧度,按骨折、损伤,三期内外用药,功能锻练。关节脱位也正常用以上手法治疗。在治筋上用按摩推章手法,结合针负、外膏药,内服中药,起到舒筋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对祖传膏药加以改良,研制成:活血止痛断、接骨膏、关节炎膏。研制散剂外敷纯中药秘方消肿数、活血止痛散、续骨散。左氏正骨,骨折以手法整复,不用开刀(个别复杂性骨折除外),小夹板外固定,内外用药,力静结合,功能锻练,骨折愈合快、功能好、花钱少,简便验,适合农村老百姓就地治疗,非常值得推广和传承保护。左氏正骨疗法已传承七代,它见证了我国中医正骨疗法发展的历史,是传承、实践祖国传统中医疗法神奇功效的生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