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昌荣传统儿童玩具制作技艺(泰州市)
2020-12-10 09:50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泰州市
【简介】
上世纪五十年代,正规厂家生产的玩具像积木、军棋、跳棋、惯性汽车、洋娃娃、八音盒、小电影、玩具枪、木马等,一般都在泰州的百货商店出售,街头小摊或流动商贩卖的则是一些手工制作的玩具。那时泰州几乎每条街道或学校附近都有卖零食和玩具的小摊儿,有的是一间门头房,有的则摆在路旁。除了卖玩具之外,也卖诸如大刀糖 (大刀造型的棒棒糖)、柿子皮、糖豆、咯嘣豆、水果糖之类的小食品。小摊上的儿童玩具一年四季会略有不同,常年摆放的有溜溜蛋儿、毽子、万花筒、洋画、滑石猴儿、扳不倒子 (不倒翁)、咕咕当子、懒老婆 (陀螺)、地老鼠、呱嗒板儿、哗啦棒槌 (有把儿的圆柱体玩具,内装砂粒,摇晃时发声)、翻花 (一种纸质玩具,可变化花形)、老牛 (空竹)、弹弓、“蝴蝶敲锣”、 “李三娘磨豆腐”、 “秋千打鼓”等等。
兴化市昌荣镇存德村民间艺人顾德五、顾德六兄弟二人,家传祖业,十多岁就漂泊上海,以制作儿童玩具为生。是目前全省为数不多的制作传统儿童玩具的艺人。在顾氏兄弟家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简朴的儿童玩具,有“蝴蝶敲锣”、“李三娘磨豆腐”、“秋千打鼓”等等。两位老人都到了古稀之年,但每个玩具绽放出童心,玩具的每个关节渗透着智慧的火花,当你仔细观赏之后会不禁拍案叫绝,惊叹民间艺人的巧夺天工,智慧超群。
“蝴蝶敲锣”的造型别具一格,原用竹子、柳条、木片作为原材料,现在巧用废弃的易拉罐做材料,蝴蝶的双翅、两根触角,敲打的锣,下面的滚轮,都是用易拉罐的铁皮做成的。用一根细长的小木棒插在蝴蝶车的横梁上,当小朋友推着蝴蝶车行走在路上时,车轮滚动带动上面的极小极短的敲锣棒,小木棒有节奏地敲打前面的锣,发出 “当、当、当”的响声,同时滚动的车轮带动最上面的蝴蝶双翅,蝴蝶双翅一张一合,就像蝴蝶在翩翩起舞,生动极了。
“李三娘磨豆腐”的设计巧妙绝伦,整体设计分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有两个小木人立在石磨旁,双手紧紧把住推石磨的木柄,中间是磨豆腐的转动装置,以及打鼓装置,都巧用机械原理、杠杆原理,最下面是转动的手柄。转动手柄就会带动中间的磨豆腐的装置,上面的李三娘夫妇就在磨旁有规律地转动石磨,转动的石磨带着中间一层的转动装置,并将打鼓的机关驱动起来,小小敲鼓棒就会敲打小小的纸鼓,传出 “咚咚咚”的击鼓声,鼓声的大小,节奏的快慢,音调的轻重,全在摇动转动手柄的力量。儿童在把玩这一玩具时,还能感受到过去劳动人民生产的场景和劳动的艰辛。两个小木人面部表情略显沉重,多多少少反映了民间传说的:“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秋千打鼓”的创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彰显民间艺人深厚的生活底蕴,他们把农村中蹬风车的劳动场面,不露痕迹地融会在玩具中,整个玩具虽然简单,但不失精巧。“秋千打鼓”由四人风车、击鼓装置、摇动手柄构成。它是运用力的传递原理,击打纸鼓,发出 “咚咚咚”的响声,给儿童带来欢乐,风车上的四个虎头娃整体感觉憨态可掬,在风车上做大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