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宾阳邹圩陶器制作技艺(南宁市)
2020-12-04 11:53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南宁市
【简介】
宾阳县陶瓷生产始于明末,全县较有名的有宾州和邹圩两个镇,邹圩镇陶器约于清朝乾隆末年(约公元1795年)由几位颜、苏、冯、梁、袁等姓氏之人从外地拜师学艺后带回江口窑,下窑和新窑村世代传承,邹圩社区下窑村就是当地有名的陶器生产专业村,全村有人口720人,目前从事陶器生产的有100人,全村共有6口窑,产品主要有坛、瓮、钵、盆 、罐、盖等,产品远销云南、贵州。
“从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做的这个陶艺,一般是夫妻做的家庭作坊。天晴的时候,家庭作坊40天可以做得一窑。”向记者介绍的是宾阳县红陶非遗传承人颜长希。颜长希1962年出生,是宾阳邹圩下窑红陶非遗传承人,1979年开始学习制陶技艺,从事制陶技艺30多年,2013年从师帅立功学习制陶技艺,在多年的红陶制作技艺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现在已经成为了宾阳县制陶技艺中的代表性人物。
下窑村陶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繁杂和考究,生产工艺流程大致分为:洗泥,晒泥,滤泥,练泥,制坯,晾晒坯,制釉,过釉,再晾坯,装窑,烧窑,出窑等十多道工序,其中,以制坯、制釉最为关键。近年来,为提升产品品质,邹圩陶器逐渐从生活陶器向艺术陶瓷转变。
目前,拥有123户700多人的下窑村,近70%的村民从事陶瓷生产。“历来我们基本上就是以农村为主的生活用品,现在就和我们这帮人目标就向茶壶这种艺术产品方面发展。”。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引导扶持下,当地陶艺师傅不断摸索创新,开发研制更多门类的产品,如陶瓷电茶壶、陶瓷电饭锅等,适应市场的需求,颜长希与村民们在红陶创意上不断创新,让宾阳百年陶艺在创新中走出了新路子。